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梦提出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追梦热情,成为一种新的精神信仰。当代大学生的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信仰危机。中国梦的提出则为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使大学生精神信仰有了依托和追求。高校通过创新大学生精神信仰理念、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重塑环境、开辟大学生精神信仰重塑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来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2.
李茜 《魅力中国》2010,(23):220-220
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课堂,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存信念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3.
姜西荣 《西部大开发》2010,(9):40-40,6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充分说明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渗透美育。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课文中的形象活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对祖国壮丽山川景物和人物的美好品质由衷赞叹,对美好纯洁的事物有所追求,对丑恶、腐朽的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用语文教材中关的因素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既会感悟美,又会创造美的新时代小公民。  相似文献   

4.
校园舞蹈是表现校园文化生活、青春风貌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情怀的舞蹈作品,区别于专业舞蹈,是业余爱好者参与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美育的一种。它既可以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培养鉴别美的能力,又可以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具有调节、减压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园舞蹈教育本身体现了青年人追求时代美、向往时代美的精神需求。加强校园舞蹈教育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我国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凸显生命教育是课程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与生命教育具有天然的融合性,责任意识的提升促使学生对生命不离不弃,理想信念的确立促成顽强的生命意志,人生问题的积极思考造就积极的生命体验,法律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从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实现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6.
铁军精神是在抗日救亡的历史时期,在与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新四军用鲜血和生命积淀下来的精神瑰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渊源,弘扬铁军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践行方式一致,将铁军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取向,从而更有效的识别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应对创业风险和进行创业评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孙喆 《魅力中国》2014,(21):176-176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具有创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正确认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井冈山精神是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是大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石;是大学生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高校的生命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对生命教育缺乏关注,家庭对生命教育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生命教育模式,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加强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提高家庭生命教育意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形成生命教育的普遍共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在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应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其克服种种诱惑和不良引导,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加强死亡观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加强死亡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闫晓娜 《魅力中国》2014,(23):181-181
当代大学生处于经济与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他们的心理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现今高校大学生轻贱自己和漠视他人生命的现象不断发生。这给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敲响了警钟。我国高校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未纳入整个教育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1.
刘晨 《理论观察》2011,(6):98-99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张燕花 《新西部(上)》2009,(12):127-127,114
本文针对高校教育中忽视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良心的培养,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忽略了对自身和他人生命意义的尊重和珍爱的现状,主要在解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探讨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等工作中的价值,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袁光明 《魅力中国》2011,(9):76-76,77
词语教学应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简单的“言传”,而是一种心灵的“意会”,是与学生的精神生活、情感领域息息相通的生命活动。教师要对词语的情味、意蕴进行开掘,使词语更加形象化,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体会词语的灵性之美,儿童的心灵才能具有诗情画意,必将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让富有感。陛情趣之美的语文教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建立在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反思高校因对人文关怀关注不够全面而导致实施生命教育不到位所引发的后果,高校建构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机制则显得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人文关怀的生命教育角度来反思高校的思政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应对策略主要是:坚持高校思想教育与时俱进,使之与网络环境相适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多样性,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高校网络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章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加强的领域。立足于对学生完整生命的培养,大学生生命教育应以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为起点,在发展生命、感受幸福的基础上确立信仰,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构建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完善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与实践相结合,让生命教育回归生命体验。同时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化育天下     
教育百年流变,是人类知识成长、智力发育和精神涅槃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校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地方,也是创造现代文明跃迁的丰盈空间。教育,关乎一个社会的智力发展和精神信仰;学校,是社会与师生唱和的心灵空间。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是"化育天下"的追求,更是催生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伤害自我或他人生命等漠视生命的现象频有发生。因而我国高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队伍,营造生命教育环境,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生命教育在其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苗蔚林 《中国西部》2012,(33):18-23
教育百年流变,是人类知识成长、智力发育和精神涅槃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校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地方,也是创造现代文明跃迁的丰盈空间。教育,关乎一个社会的智力发展和精神信仰;学校,是社会与师生唱和的心灵空间。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是"化育天下"的追求,更是催生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大学生对其是否认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实状况表明,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教育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