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文化个性的城市,是一个有着英雄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传统的城市,是个历史与现实中多次丰富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城市。200万年前,这里的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老祖母。这改变了当时地球上人群的分布和结构。到了宋代,这里浓厚的巴渝文化成就了佛教艺术中国化,使大足石刻成为佛教艺术中国化完成的标志。宋元之际,重庆人的品格和意志的力量在钓鱼城保卫战中谱写辉煌,让欧洲的历史得以按照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模样发展。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2.
佛教寺庙或寺院~①,英文名为temple或monastery,最早产生于佛教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寺院因功能和佛教义理差异,分别有精舍、伽蓝和兰若等不同称谓。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过长期漫长的文化交融,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并得到大力恢弘,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佛教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伴生物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佛教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3.
佛教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佛经翻译活动也随之展开,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由此开始。这些典籍不仅对印度佛教的中国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广作用,同时佛教典籍的翻译也对中国古代的语言、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的民族文化基因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段精辟论述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鲜明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因果报应说"经历了与传统"善恶有报"的观念的对立与冲突,其背后隐藏着佛教与中国既有文化的冲突.在中国世俗道德的巨大压力下,佛教解释与反驳的过程,就是妥协和改变的过程.以因果报应论的修改为开端,佛教开始了逐步中国化的历程从佛教在中国"因果报应说"的变迁可以一窥佛教中国化的思路,以及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泉畔有梵音     
郑连根 《走向世界》2009,(21):29-31
对古代中国而言,佛教是彻底的异域文化.佛教能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属奇迹.须知,佛教诞生于印度,在印度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穿越这条高耸的山脉实在是太困难了.可是,佛教竟然穿越了"世界屋脊",奇迹般地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需要文化根性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需要现代性的"激活"。而这二者并非彼此孤立的机械运动,而是互动结合的过程,预期结果是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层层面面。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而语言又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裁体。研究佛教与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正确的认识宗教的作用,以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现象,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推动东西文化交流向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思考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来看,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出发,通过"学术化"的路径和方法的自觉和运用,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体系化"建构,既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更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在语法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潮流文化的背景下,语言也发生了变化,"程度副词+名词"的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应当看到这也是一种流行语文化.由于人们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创新,喜欢用新奇的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例如"很淑女"、"很铁"、"更感情"、"挺牛"这样类似的说法比比皆是,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及文化.  相似文献   

11.
邓氏事 《魅力中国》2014,(22):69-71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650年余了,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雙重文化互相摄入,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范畴。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信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12.
公元6世纪,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从此,佛教便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主要起了哪些作用呢?我想,主要可以归为三条:一、传播中国文化;二、担负国民教育的使命;三、从事其它各种文化活动。佛教在历史上虽然也起过一些消极作用,但总的看来功绩是伟大的,是不可磨灭的。一、传播中国文化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日本人将它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称之为“蕃神”。不久,通晓佛学的圣德太子出于改革和治国的需要,亲自注释佛经,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08,(10):122-122
宝光寺是"寺塔一体,塔踞中心",整个建筑设施严格遵照了佛教禅宗的仪轨制度,而且安排得体,颇具特色,也是集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于一身的禅院。宝光寺在宋代的时候香火极盛,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11代祖师佛果克勤(圆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  相似文献   

15.
泰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国——兰纳王国. 兰纳人有自己的语言、 文化和各种习俗, 主要信仰佛教. 丧葬方式主要采用火葬, 丧葬礼俗中蕴含了兰纳人, 灵魂崇拜、 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观、 又包含了佛教的思想, 体现了原始宗教和佛教相通相融.  相似文献   

16.
何琴 《重庆与世界》2015,(12):80-87
<正>城市简介曼谷,别名"天使之城"、"佛庙之都",位于湄南河畔,是黄袍之国泰国的首都,亦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中心及最大城市。曼谷市内河道纵横,货运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而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的稻米输出港之一。曼谷一直以旅游和佛教盛名。2013年被评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世界著名的大王宫、鳄鱼潭、考艾国家公园等旅游景点坐落在曼谷;曼谷也是众多佛教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窦山是奉化一块得天独厚的宝藏,历史悠久,人文渊薮,风光秀美。雪窦寺位于雪窦山山心,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拥有1700余年历史,名列宋代"五山十刹"和明代"天下禅宗十刹五院"。根据"中华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的时代命题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近年来,奉化充分挖掘弥勒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弥勒文化正能量,并  相似文献   

18.
佛教旅游文化在中国旅游文化体系中所占比例很大,但是旅游实践中,人们对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缺乏清晰认识,这对佛教自身与佛教旅游事业二者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佛教旅游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文学、艺术、历史和宗教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金涛 《理论观察》2014,(12):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主席根据中国实际发展状况,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命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实践发展的相结合。作为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在经济发展、政治教育中,必须正确掌握科学内涵,在明确难点的同时,深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蕴涵着民族化的要求。中国化就是要以中国特有的民族形式来诠释、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化,发挥“批判的武器”的作用。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民族形式和理论内容的中国化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是以民族形式来表达马克思主义这一“移至外域”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的理论内容“转化”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语言形式,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