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话语"关注语言的功能而非其形式本身,是与语境或现实生活情境相关的一系列的语言活动。语用模糊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复杂"话语",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说话人言外之力或言外行为的不确定性上。说话人受交际情境和特定交际意图的影响,经常使用语用模糊的话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听话人在无法确定说话人真正交际意图时,也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来明晰模糊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说话人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并对听话人如何在动态交际中进行认知推理来理解语用模糊的话语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语用模糊可以看作是关联理论明示原则指导下说话人的一种特殊语言表现形式和明示策略。一般情况下,关联理论可以指导听话人对日常交际中的语用模糊做出符合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阐释。说话人合理运用语用模糊进行交际,听话人又恰当地建立语境关联,会帮助交际双方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糊是关联理论明示原则指导下说话人的一种特殊语言表现形式和明示策略,丰富了人们日常交际的手段,而且说话人合理运用语用模糊进行交际,会有利于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人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只要是语言功能健全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说话人的思想、观点。语言交际就象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顺畅简单。事实上,很多话语如果离开语境,听话人就会感到非常含糊,即使说话人的措辞恰当,听话人也不能够理解说话人真正的意图。本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对一些话语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语用学能从理论和方法上揭示话语的复杂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清楚地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语言、并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研究表明: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运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这门语言还不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成功的交际,需要说话者对词语的字面意义、隐含意义及说话的真正意图进行仔细推敲,斟字酌句.委婉语作为一种交际手腕,无论古今中外、口头或书面上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和事物中,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减少词语的直接刺激作用,从而进行具体、含蓄、文雅的表达,才能达到了交流与文明共赏的目的,例如:I'm sorry to hear your grandma就比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r grandma killed herself得体适宜.因此,自有史籍记载以来,人们早已在言语交际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委婉"的表达方法进行交流,委婉语作为一种文明文化的载体深受青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考察了语用因素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听说双方基于语用原则进行交流,一方面说话人需要传达信息、表达想法,达到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少地付出努力,从而作到"最省力"。语言会话含义的明示与推理中存在的差异导致语言发生变化,促使语法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孔芳芳  万双杰 《理论观察》2014,(12):115-116
基于个人叙事的定位理论(Positioning Theory)是身份分析和叙事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这一研究方法从语言、认知、互动三个层面研究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叙事与他人、外部世界以及叙事人自身进行的交流互动,并从中探索和揭示研究对象的身份构建、说话意图、意义等重要信息。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基于个人叙事的定位理论的研究材料、具体操作层面的分析得出:(1)基于个人叙事的定位理论研究材料的合理性/有效性有较强的哲学支撑。(2)基于个人叙事的定位理论的三个操作层面都有其哲学意义,且操作过程展现了其多元、动态、能动的探索事物的眼光。(3)基于个人叙事的定位理论,为思想创新、社会科学、特别是叙事研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哲学启示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运用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关联理论和国内学者的语用模糊相关理论分析了电影台词中的语用模糊现象.提出运用语用模糊更好地帮助了说话人通过了一种巧妙的事半功倍的方式表达了其隐含的意义,同时也使听者能确切地理解了说话人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除了以听话人为交际对象,还可以与话人为实际交际对象。对《红楼梦》第三十回一段对话的语用分析表明,无论听话人是否明白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只要说话人和与话人占有共同的语境知识,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解释学以其强大的思想观对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与教学亦是其中之一。外语教学中,通过完成哲学解释学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外语教学中"人的存在"这一重要理念加以完善。本文以哲学解释学中的"理解"和"视域融合"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分析,提出通过把握"理解"要素和其基本过程、并以语言交流为途径,建立"视域融合"下的和谐师生关系,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该相关领域的探讨走向更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是一种交际现象,从本质上分析,也可以说是一种认知现象。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元话语是说话人组织话语的一种工具,同时它也影响着受话者对主要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而元话语教学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弱点,文章以"我的意思是说"为例,先后分析了其句法环境,语义特点以及话语功能,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应遵循该步骤,学生才能全面地掌握汉语的元话语,在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时候才能恰当的使用元话语,进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商务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更加客观严谨、礼貌客气,从而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本文在界定了模糊语言定义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商务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并进行了具体语用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阚凤 《理论观察》2014,(2):110-111
人类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语言作为一种单模态的表达手段已经不能理想的表达出交际的意义,因此人们需要利用另外一些模态,例如声音、图像、色彩等来强化、补充,从而尽量充分表达意义,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多模态这一概念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兴趣与关注,大家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通过探讨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字幕翻译中多模态的运用,可以为话语分析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尧 《魅力中国》2009,(4):130-130
日语敬语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或第三者表示敬意的一种语言手段,它是是日语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被认为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的敬语运用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人深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意识,可见,敬语并非一种静止、机械的语法现象,而是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于银 《魅力中国》2010,(23):276-276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是引起不同文化下人们交流出现误解、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关两国人民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中美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以中美日常交际中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非语言符号身势语为研究对象,从面部表情的差异来分析中关身势语的不同含义,从而激发人们对非语言交际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中美非语言交际差异的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期能为中美交际作贡献,帮助交际双方减少误解,建立更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言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语言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说明世界政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这一跨学科努力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除了有赖于语言视角在经验层面提供更多具有解释力的实证分析之外,还需要人们从理念上对语言视角给予适当的讨论和说明。在纷争繁杂的中外哲学传统里,至少有三种重要的语言观可以作为语言视角的哲学根基。它们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语言哲学、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语言视角提出并强调了一组包括话语、文本、互为文本、语境、话语分析在内的基本概念,它们是从事话语政治研究的基本要素。语言视角还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方面,提出词语与世界政治之间密切联系的基本观点。从哲学基础、基本概念和学术观点方面探讨语言视角,旨在为国际关系学科的话语政治研究搭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从理念上说明把语言学引入国际关系这一跨学科努力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是以人类的语言能力为前提,强调实际情景中交际对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实效的语言沟通。在当今这个电子时代,人们更多的选择用电子信息交流来取代面对面的交谈。事实上,只要生活在人群中,就免不了沟通交流,往往沟通的好坏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文章研究了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帮助中职学生能更好更快的适应走出校门后的生活,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是职校语文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自交际能力概念问世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通过评析Hymes、Canale&Swain和Bachman三个人的交际能力理论可以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认知理解能力,同时应把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结合起来。大学英语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