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也有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和概念."仁"是他和谐社会构想的核心内容,"礼"是他和谐社会构想的组织形式.孔子希望通过圣人治国、渐进改良、道德修养等举措来改造现实社会,以实现自己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徐路军 《重庆与世界》2011,28(1):114-116
从梳理"思无邪"的"误读"史的角度出发,来重新认识孔子的诗教观以及孔子肇其端的儒家文化。首先概述了"思无邪"被解释成"思想纯正无邪"的传统;其次分析了"思无邪"的"无边"、"无数"的本义追寻;最后论述了孔子以礼为标准、尊德性的诗教观,得出了孔子的诗教观正是在这种"误读"的过程中阐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瞪羚企业"的出现意味着各类资源正在快速流入新兴产业.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瞪羚企业"的出现是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的市场配置过程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平稳性较差),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扶持.现实中许多"瞪羚企业"因为资源的稀缺、匮乏而夭折.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蒋祥瑞 《重庆与世界》2010,27(11):50-52
魏晋时期的玄学标榜自己要远离现实的实际,要在现实的现象世界之外去直探世界的本质。他们宣扬一种本体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现象世界("有")只是本体世界("无")的外部表现而已。这种崇尚玄虚的哲学与佛教的所主张的"一切皆空"的思想相似,因此佛教哲学也就颇得两晋门阀士族们的赏识,玄学援引、接纳了部分佛学思想。而另一方面,在盛极一时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佛教徒用佛教般若学来比附玄学,用老庄来解释佛教思想,从而佛教的思想得以广泛的传播,使得佛、玄相融合,促进了魏晋时期哲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高志广  冯文星 《魅力中国》2011,(12):171-172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神本的“天命观”转向人本的人文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重要标志。其人文生死观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一重大思想文化转型。孔子注重现实人生,追求现实有限生命的不朽和永恒,这与崇信彼岸世界、寻求来世归宿的宗教信仰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责任伦理虽然是来自西方的、现代的概念,但是这种思想在古代、在中国早就存在。孔子的责任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权与时的思想当中,并力图在现实中实践这种理想。当然孔子也有与责任伦理相对的信念伦理的倾向,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理想与现实、信念与责任的矛盾和冲突。孔子的责任伦理思想不仅在历史上曾有其意义,而且在当前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面孔     
西方学者对中国儒学的鼻祖孔夫子是崇尚有加的,他们认为,孔子是东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西方学者眼中,孔子的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七条:(一)"仁"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受到的最高水平的礼遇,"仁"还是社会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二)"礼"的实际运用是社会成员获取"仁"的必由之路,"礼"还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三)"礼"不是固定不变和永恒存在的东西,"礼"随着人的存在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四)实施"礼"是需要一个指导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易"。"易"要求"礼"的实施应遵循理性的和适度的尺子。(五)社会安定和社会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人的教育。(六)治理国家的良策是实施"仁政"。统治者应成为"乐善好施"的榜样。(七)必须采用"正名"的措施来治理混乱无序的社会,"正名"是由乱而治的第一步。西方人对孔子的学说所作的归纳是否符合孔子儒学的实际暂且不论,但这一归纳确实使我们  相似文献   

9.
儒学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大学术流派,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捧为统治思想并加以渲染,使之神秘化、宗教化。统治阶级为把儒学宗教化,创造了许多有关儒家怪异神奇的传说。科举使得追逐功名的举子们对孔子敬畏如神,用祭孔形式来祈求功名利禄。经过千百年来的统治阶级鼓吹。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宗教。  相似文献   

10.
谈孔子的理想人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有两个前提:一是人性论,二是天命观。理想人格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品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孔子热",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红遍全国,寒暑假各地争相开办孔子班,更有专家建议让这些国学重返课堂。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股"孔子热"最终是否会开花结果,至少孔子思想的复兴是人们对精神层面追求的一种体现,人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助于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体现,以《左传》的臧僖伯谏鲁隐公观鱼为典型。臧僖伯之谏所折射出国君的"礼政"观是整个春秋时代"礼"文化产生"礼政"转型的萌芽。"礼政"的思想是"礼"与政治的密切相关而萌生的,而对鲁隐公是否违"礼"的争论和辩护则是臧僖伯之谏中国君"礼政"观的论证基础。同时,《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其本质上是政治伦理层面的反思与警示,对当代行政人员培养权责分明和权责统一的观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主要从伊斯兰传统政治理念出发,论述了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内容及其现实困境,力求相对客观地理解伊斯兰与国际体系的关系。首先,伊斯兰的宗教共同体(乌玛)观念将超民族、超地域、超国家的"乌玛"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理想原型,导致当代各种伊斯兰思潮均以重建"乌玛"为政治理想,并使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国家建构深受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矛盾的困扰,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伊斯兰世界分裂的现实使重建乌玛注定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其次,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真主主权观念,被当代伊斯兰主义发展成为反对国家主权的"伊斯兰国家"理论,并诉诸实行伊斯兰教法、重建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实践,导致伊斯兰国家宗教与世俗的矛盾冲突并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同时也加剧了伊斯兰国家与现行国际体系的矛盾。最后,崇尚和平、平等、中正构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但伊斯兰的传统"圣战"观对后世影响至深,它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运用具有其正当性,但宗教极端主义对圣战的扭曲和滥用,既加剧了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冲突,也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抗,并为西方妖魔化伊斯兰教攫供了口实。伊斯兰与现行国际体系关系的调整是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因素,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新西部(上)》2007,(9X):208-209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6.
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无论是孔子“天下为家”的“小康”,还是孟子“不饥不寒”的“小康”,甚或陶渊明世外桃源式的“小康”,都只能是充满着理想色彩的田园牧歌。这种理想、渴望和追求,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我们走进普通百姓,去看看老百姓的小康生活吧!  相似文献   

17.
正双重有限合伙及国企对GP不控股可作为解决之道近年来,国有企业纷纷参与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基金")的募集和投资活动中。度过了早年多采用公司制的"摇篮期",PE基金目前一般会以有限合伙制作为组织形式;该形式的一个重要效用是通过明确区分普通合伙人("GP")与有限合伙人("LP")的权责范围,防范PE基金运作过程中潜在的道德风险。而早在PE基金热潮全面掀起之前,《合伙企业法》便在其第3条中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张瑞玲 《魅力中国》2009,(9):124-125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卜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发绣艺术立足于审美价值主体——人的自由生命体验,体现了发绣艺术价值追求中的人文精神。东台发绣作为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地方发绣艺术,在题材选择、发绣艺人的价值追求、发绣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大众群体的接受心理等方面,为发绣审美活动创设了自由的理想境界,实现了审美主体价值的张扬,充分体现了人类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对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服装色彩被视为服装美的灵魂,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感及情绪,同时服装色彩是创造服装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服装色彩是人们追求完美的必需,因为有了色彩的服装,才有了人们鲜明生动的个体美。分析对服装色彩美和服装色彩心理效应的关系,服装色彩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表达了服装色彩的美感蕴涵,体现了人们对服装色彩的审美理想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