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东红  王历荣 《理论观察》2008,42(1):112-113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国民生态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解读,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当前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开展,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这一目标。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题出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论点,对当前大学生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如何具体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民族观教育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尤其如此。对于新疆来说,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新疆高校多为民汉合校的综合性高校,可以说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如何是新疆民族关系和谐与否的"晴雨表"。然而,新疆高校特殊的经济、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高校自身条件等因素已成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给人类提出了新的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该重担。通过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将其作为德育的内容来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最终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态观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提出的重要新理念,它涵盖诸多重要内涵:中国特色的大战略观、新时期大国外交观、崭新的全球治理观、新型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全新的文明观等,是一份既关照现实又放眼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高校思政课融入该理念教学是其使命以及马克思主义时代关切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高校思政课国际视野教育边缘化、大学生全球意识缺失的现实需求.它有助于思政课传播中国最新主流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整体和终极命运的关注,亦能有效助推大学生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的养成.将该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科学整合知识构架是前提,对各主干课程整体性教学设计是关键,对各种教育资源良性互动形成教育传播合力是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邵瑜 《发展》2013,(9):105-105
一直以来,死亡观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挖掘思政课教材,构建大学生死亡教育内容体系,让死亡观教育真正走进思政课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刘晨 《理论观察》2011,(6):98-99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态度与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感慨生命弥足珍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中死亡观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逐步增高的深层原因之一。通过国内外高校死亡观教育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旨在探索适合中国高校进行死亡观教育的实践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8.
坚持生态文明观是当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只有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面临着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社会变革急剧和我国民族问题日益凸显的影响。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基本观念;二是转变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三是转变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颖 《魅力中国》2011,(6):230-231
素质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素质培养班为例,介绍了素质培养班的基本特点以及取得的效果,提出了素质培养班模式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唐莉萍 《黑河学刊》2013,(6):161-162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致力于打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还能够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信息,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认识观、世界观的目的,进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理念,"新时代"正是其中之一。文章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政治观主要表现为"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政治主体观,"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发展观,"反腐倡廉"政治清廉观,"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稳定"政治生态观。  相似文献   

13.
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对"以德树人"人才培养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支撑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非遗文化进课堂、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教学与专业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物质享受为轴心的现代社会里,人的生命正陷入重重误区,遭遇新的异化.高校应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其克服种种诱惑和不良引导,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加强死亡观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加强死亡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富强"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首,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让他们理解富强观的真正含义,接受、认同富强观十分重要.富强观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方向盘"参照系"黏合剂",应以情为先导、以思为核心、以行为归宿,加强大学生富强观教育,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敬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此宏观背景下,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以此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本文选取其中之"友善观"培育的载体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激励与企业生态文明观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激励对培育企业生态文明观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基本指标的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吴立红 《黑河学刊》2008,(3):106-107
加强高校公共哲学课教育理念的自觉研究,是哲学教育改革的前提性问题。哲学教育理念反思,包括哲学与人疏离的哲学教育周的观的反恩,单一化的哲学教育过程观的反思,以及哲学教育无用论的功能观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首先综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构成;其次,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以在5所高校调查取得的学生各项素质指标数据为依据,分别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OPSIS法对高校的素质教育状况进行排序。按照相关性分析,就业率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相关性最大,然后是专业素质,但按照这三个指标的排序并不一致。采用TOPSIS方法的分析表明:高校的素质教育综合排序与按照指标"思想政治素质"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将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融入高校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要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盲区和断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