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经》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它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骨髓。今天我们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借鉴和吸取《易经》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观念,使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易经》这部经典著作再现时代火花,又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2.
卫异  杨旋 《中国西部》2009,(2X):122-125
《易经》是传统经典的"五经"之首,因其独特的文字系统和符号系统一直被人们推崇。据统计,现今研究《易经》的论著已超过7000种。不过芜杂的论著多陷于两种窠臼:要么钻进故纸堆沉迷文字训诂艰深晦涩;要么一意"怀疑人生"忘却《易经》传统精要急功近利。当然,更多的是翻炒冷饭甚至东拼西凑了无新意。为此,本刊特意邀请到从事《易经》研究多年的青年学者卫异先生做一组《易经》系列讲谈,于近期连续刊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周易》在古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因而周易思想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世界的变化。就卦名而言,《损》《益》两卦直接具有变化发展之意,细细品味,《损》《益》两卦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具有损益发展之义,也体现出《易经》卦变等朴素辩证法思想,并且可以深层次阐发出"民本"与"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易传》将"立人之道曰仁与义"[4]204作为道德命题的核心,将《易经》中未曾出现的"仁"和"义"人文化。本文主要对甲骨文中"仁"和"义"二字进行分析,还原"仁"和"义"的本义,以此寻找《易传》中仁义思想的本源。文章还就《易传》中"仁"和"义"如何被人文化,如何在历朝历代儒家学派的共同努力下上升为古代官方意识形态范畴做出详细说明。通过对"仁"和"义"本源及其发展历程的探索,获得对《易传》中仁义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
王一舒 《魅力中国》2014,(7):111-111
本文通过对《易经》和《黄帝内经》的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易经》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有:“天人合一”的思维特征、整体性的思维特征和阴阳的思维特征。这些思维特征是《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黄帝内经》的思维特征,亦即“医易相通”。  相似文献   

6.
郭金龙 《魅力中国》2014,(3):275-276
《易经》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人与之然之间一种朴素关系,经过后人的传承与发展《易经》中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不断的得到新的阐释与发展,《易经》中追求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下人对自然不断的认识产生的一种追求,在现实的生活中古人依赖自然。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人们渴望对自然全知。然而这一渴望是无法实现的。《易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力图在现象中寻求一种可靠的因果关系以此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杨旋 《中国西部》2009,(2):104-107
《易经》的推算占断历来是人们的兴奋点,心智走到穷途末路的人往往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易经》。《易经》到底能不能准确推算占断?占断者又能不能把持住那颗“公德心”?《易经》推算占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桥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管理学界掀起“中华文化热”,众多学者、管理者开始研读《论语》、《易经》等著作,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特别是去年关国金融危机后,研究在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如何搞好管理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来探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即和谐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易经》充盈着传统文化的诸家派别,或哲学,或宗教,甚至于自然科学的脉络都能从中找出它的影子。研究表明,易学最早建立了中国"和合"文化的系统理论。作为闪现着古老东方智慧的宝典,《周易》带给今人以无限的启示。科学地理解和研究《周易》对整个社会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绿色疗法"备受青睐的今天,潍坊市坊子区皮肤病医院院长于建平的"神农克癣丸"以独特的药理机制和给药方式,引起世人瞩目,人称"神奇的神农克癣丸"。记者慕名来到潍坊市坊子区皮肤病医院,进行了采访。于建平院长1964年生于潍坊青州中医世家。由于家庭熏陶,他从孩提时代就对祖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6年他如愿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并选择牛皮癣作为自己的主攻课题。几年来,他先后通读了《疑难杂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易经》、《全匮要略》等经典医书。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他走访名医,收集民间验方,取众家之长。为  相似文献   

11.
一、陶行知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是乡村儿童的教育.经过对城里的幼稚园的改造,他在乡村创造性地建立起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幼稚园.陶行知认为儿童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儿童教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基础,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立永,生于1978年,河北燕郊人,受父辈影响从小酷爱《易经》,现已学易研易已有十余年。 张永立先生用《易经》智慧弘扬和谐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直",而且多次和其他重要德目并列,显示出对"直"的重视,孔子思想中的"直"有深刻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论语》中对"直"的论述,探讨"直"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以及"直"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了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的形式和程序,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5.
《易经》所表述的是“变“的道理。“易”即“变”,“变”是绝对的、永恒的,“变”中有发展,“变”中可以求命运的逆转。在产生了神奇的《易经》的安阳大地,众多经济大潮中的撑舵者又是怎样以变应变,把企业做强做大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关注对象。研究企业文化的时候难免会想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根源,不同的文化便会上升到哲学问题,不同的哲学文化即会造就不同的思维模式。现实中许多学者都在哲学源头之一《易经》中寻求着在各自学科上的发展。作者在学习企业管理之际,也期望通过学习《易经》寻求在学习管理知识方面的突破。本文根据前人在《易经》和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将《易经》中的“太极思维”与胜任力理论进行较深层次联系,体会到了哲学在管理中胜任力理论研究方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卫异  杨旋 《中国西部》2009,(3):122-126
《易经》的诞生,源于古人的认知缺陷带来的那种深深的不安和忧虑。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事先判断事态的发展。而演绎《易经》时的周文王也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因为崇侯虎的诋毁而遭遇的飞来横祸。  相似文献   

18.
益雄 《东北之窗》2008,(14):64-64
台湾地区媒体近日接连披露,政党轮替后,绿营政治人物各奔东西,生活大不一样:陈水扁曝光率大减还是闲不住,谢长廷打算钻研《易经》,苏贞昌成了"遛狗达人";其他卸任政务官或前"立委",有人改行,有人在家待业当"宅男"。  相似文献   

19.
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改编自德国诗人、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布莱希特虽没来过中国,但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莫斯科,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在好莱坞,与老舍相谈甚欢。他著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等,喜欢《易经》《道德经》《论语》《墨子》等,喜欢李白、白居易等中国诗人。他的不少剧作衍生自中国戏剧,《四川好人》以关汉卿的《救风尘》为蓝本。无论是戏剧观念的文化营养,还是故事架构的冲突要素,《江南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经济周刊》:绵延千年的国学经典博大精深,但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今天的时代,您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您的"国学课"内容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范曾:国学只有好、坏的区别,没有新、旧的区别,因为只要是够好的,它就一定会有长期的生命;不好的,自然不会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我讲国学最主要的有几个经典:比如当然要讲的《易经》、《大学》、《中庸》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