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从工业革命伊始就备受关注,习近平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城镇化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更加重视环境宜居,才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科技文化为绿色城镇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城镇的绿色化进程,我们需要学习、发展、宣扬好生态科技文化。要把科技文化的介绍延伸到生态科技文化的内涵、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迫切性之中,阐述和分析了生态科技文化在构建绿色城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潜藏的城镇化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江苏科技信息》2020,(1):37-39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从经济、空间和社会层面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协同模式包括资源驱动、消费驱动、产业融合驱动和业态创新驱动等基本类型。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突出政策引领,同步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资金支持,促进旅游城镇良性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重视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发掘地方特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社会各界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面对以前的城镇化导致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大城市病,各地政府也在试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中国路径。因南水北调工程,湖北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荆门市被一条江汉运河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四市也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进行新型城镇带建设。这一被称为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的样本,被寄予厚望,能否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探索的样本?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来自高层、地方和企业的新型城镇化实践者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5.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深情地描述"美丽中国",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将成为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及特征。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经济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城镇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传统的规模扩展向综合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绿色低碳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究,简单的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建设的意义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绿色城镇化也在向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绿色城镇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新城,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内涵建设。在过去,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往往被忽视。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经济和速度问题,还要注重环境治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避免环境污染。加大对绿色城镇化的投资,可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建立高质量城镇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刚 《中国高新区》2014,(2):142-146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无锡新区经过21年的发展实践,产业支撑优势、科技人才聚集效应有力呈现,城市形态功能及人文生态生活环境日趋完善。当前无锡新区正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新型城镇化的创新突破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新型城镇化的"新"将  相似文献   

11.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百姓生活的关系出发,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关乎民生的系列问题提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两大对策。一坚定不移地秉承科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理念、坚持协调理念、坚持绿色理念、坚持开放理念、坚持共享理念。二重视百姓生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即新型城镇化须在经济层面解决民生问题;新型城镇化须在社会层面解决民生问题;新型城镇化须在体制制度层面解决民生问题;新型城镇化须在城镇建设层面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生态问题,没能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建设生态型城镇。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生态理念为宗旨,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文章从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城镇生态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型城镇的建设目标,进一步界定生态型城镇的内涵和建设目标,并结合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型城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高收入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城镇化要走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模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城镇的有效途径.当前城镇化建设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满足城镇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本文建议采取筒政放权和放管结合政策、金融和财政政策、国企改革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国民素质提升政策.  相似文献   

14.
陈宁 《改革与战略》2014,(4):109-112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同步发展。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城镇化是城市群的塑造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城市群则是城镇化推进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重视“人”的利益以及“质”的水平.在总结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弊端后,我国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之策.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索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新型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分析,对只有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现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多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规制基础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在不考虑科技创新时,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先抑制、后促进。第二,当科技创新的方式侧重于末端治理,即为治污技术创新时,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当科技创新的方式侧重于过程治理,即为生产技术创新时,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之间不再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始终为促进作用。第三,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存在单门槛效应,治污科技创新和生产科技创新在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情况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生产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加稳定和显著;而治污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环境规制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为前提。基于以上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环境污染,生态胁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整体上看我国城镇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德国鲁尔区、日本川崎以及中国的北京密云区和福建绿色发展案例的分析,提出加强生态保护、创新驱动发展、吸引涉农专业高技术人才、大力发展旅游区等对策,推动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国家战略之一。文章拟通过对杭州市绿色城镇建设的研究,分析杭州绿色城镇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经济增长结构、产品配置模式等均产生重大影响,城市会展综合体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载体不仅能加速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还能完善会展产业品质化国际化提升,有序健康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和会展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建设新型城镇和会展综合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会展综合体对促进新型城镇建设的作用,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提出会展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及建议,以期促进城市建设与会展业发展"双丰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为基本出发点,提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兼顾地区差异为原则,从严肃规划意识,推动新城镇化建设档次;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和资源共事;坚持典型示范,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关注制度建设与创新,推进公众对新城镇建设的支持与理解;加强中心城镇的发展,实现区域间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推进青海新兴县城镇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