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潘尤迪 《全国商情》2012,(13):83-85
当下我国城市拆迁法律关系中,被拆迁人的权益的保护不甚理想。其深层因素在于我国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本文对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现状的及拆迁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及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司法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2.
房屋征收与补偿领域中"司法强迁"的执行模式,由于强制执行主体不明,造成房屋拆迁监督体系的虚设和混乱。为此,最高法院在解读"司法强迁"时,明确提出"司法审查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分离"的模式,即"法院审查、政府实施"。但"裁执分离"在运行中,却面临行政权与司法权、中央立法与地方适法、立法现状与司法期望之间的冲突,导致两权的分离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对此,建议在厘清司法与行政权力本质的基础上,理顺"裁"与"执"的关系,明确各环节分工和定位,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的制约功能,逐步剥离法院在执行环节的监督。同时,构建保障"裁执分离"模式良性运行的外在软性制度体系,并完善相应立法规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拆迁问题的法律缺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大量近郊农村的拆迁与集体土地的征用进行的,而拆迁进程中存在的混乱与无序主要缘于我国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地方政府的错位。为此,应修改《土地管理法》,使集体土地产权真正归农村集体所有;应直接制定《征地拆迁法》,建立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制度和公开正当的征地拆迁程序,并予以政府合理的角色定位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被征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三个被拆迁居民要挟地方政府的行为反映出,地方政府虽然强势但也有软肋,维稳目标的"一票否决"使居民"要挟"地方政府成为可能。地方政府从拆迁中获益备受指责且有时还遭受"要挟",公民在拆迁中利益受损且情感受挫。在拆迁时政府与公民都感到弱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规则制定与执行程序的倒置。地方政府拿着单方制定的规则去拆迁,公民却是从制定规则和协议定价为起点讨论拆迁。公民在拆迁中的"闹"和"要挟"行为实质是将地方政府从拆迁执行规则阶段拉回到规则制定的协商议价阶段。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运行机制的改革,即使司法运行良性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然而,实际情况是非法司法的现象在我国还比较普遍。法外因素对于司法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成为司法法治化的障碍。司法的权威性一直受到否定和怀疑,包括法律裁决的不被尊重、不被执行。在司法裁决被亵渎的同时,司法也失去了信誉、权威与神圣。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肩负着维护社会正义与公正的神圣职责,而司法腐败现象恰恰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公正与正义的基础,以致使人们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也日益兴起,城市房屋的拆迁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全国各个城市由于拆迁补偿不当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导致了许多恶性案件的发生,其中不乏自焚等严重事件,这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在介绍拆迁补偿制度的背景下,阐述了我国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被拆迁户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司法对证券诉讼的限制,体现在案件受理前的筛选机制、受理附加条件、审理中调解偏好等方面,其形成有着司法资源约束、地方司法保护、司法运行惯性等多种原因。排斥性司法是资本市场上违法行为多发的重要制度诱因。违法行为多发及司法保护缺失的双重预期,引发投资者规避策略的运用,导致市场过度波动、交易成本升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当前司法政策与我国金融发展目标之间存在根本矛盾,包容性司法应当成为金融司法改革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8.
制度,关乎组织职能运行的条理化和规范性,影响组织事务开展的有效程度和健康状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文理交融。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其基本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机制是否顺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推行,标志着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运行的任意性和不稳定性、基金运行渠道和统筹层次限制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基金管理模式效率不高,补贴机制存在不稳定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建议: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对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实行市场化管理;提高基金运营层次,拓宽投资渠道,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责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等,以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并激化,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国家征收,其作为一种消灭房屋所有权的国家行为,因满足公共利益需要而合法化.通过对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认为应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此外,决定是否拆迁要严格区分公益用地和商业用地,并完善实体与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征地拆迁问题导致建设用地未能按时移交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的补偿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征地拆迁补偿的现状,探究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陷,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策略,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化解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征地拆迁问题导致建设用地未能按时移交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的补偿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征地拆迁补偿的现状,探究征地拆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陷,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策略,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化解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部分判决因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防止诉讼拖延,迅速恢复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持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而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139条虽确立了部分判决制度,但是原则化的立法模式,使部分判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如部分判决界限难以认定,部分判决如何上诉等一系列模糊不清的问题。可操作性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部分判决制度被全面闲置的现状。本文通过对部分判决制度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部分判决制度的初步构想,以期对改变部分判决制度被闲置的现状以及完善民事诉讼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蔡伟珊 《大众商务》2010,(1):205-206
部分判决因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防止诉讼拖延,迅速恢复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持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而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139条虽确立了部分判决制度,但是原则化的立法模式,使部分判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如部分判决界限难以认定,部分判决如何上诉等一系列模糊不清的问题。可操作性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部分判决制度被全面闲置的现状。本文通过对部分判决制度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部分判决制度的初步构想,以期对改变部分判决制度被闲置的现状以及完善民事诉讼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弱化、教育障碍和人身安全保护不力等问题,极易使未成年人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滋生不良行为,甚至导致犯罪。我们应当加大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确定相关主体的保护责任;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效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努力消除教育差别,建立儿童公平的受教育运行机制,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法律机制的调控下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存在着诸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严重错位、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不合理以及补偿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必须正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实现补偿方式、范围与标准的合理化、明确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和加强司法救济,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培训运行机制的简要涵义培训机制指培训工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组织制度,含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按照控制论原理,机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可以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及其运行的工作原理.一个完善的机制,应含有必要的构成要素,并应具有四大功能:使系统达到或接近暨定目标的导向功能;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的运行功能;使系统具有内在活力的动力功能;使系统能够进行自动调节的调控功能.在企业管理培训的运行过程中,政府、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等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储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合方式和运输状态,以达预定的培训目标就是企业管理培训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然而,受法制完备程度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地方人大履职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法律的现象。在实践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与“实际”职权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从经济、政治、文化三雏视野下分析地方人大制度运行产生偏离情况的原因,为地方人大在“偏离”与“适度”间寻找合适的权力运行空间,明确重点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规范“党委动议、人大决策、政府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适当改革地方人大的选人用人机制,无疑有助于增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效能。  相似文献   

19.
新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农村被征地拆迁农民需要通过再就业的方式才能继续维持正常的生活。有限的拆迁补偿不可能保证长期的生活开支,寻求农村被征地拆迁农民的就业路径便成了当务之急。应完善被征地拆迁农民的就业保障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补贴;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被征地拆迁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拆迁中,由于有形反抗的成本和代价非常高昂,大多数人选择沉默。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因拆迁导致的负向情感有:不知如何维权导致生活的失控感;不敢直面维权导致的愤恨感;变相维权导致的参与冷漠感。严格执行新拆迁条例,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解决拆迁中存在的问题,是消解"沉默的大多数"负向情感,不至于其成为非直接利益冲突参与者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