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现状韩志荣一、和1994年比较:1995年工农产品比价缩小,农民收支比价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5年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19.9%,同期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14.7%,工农产品交换比价比上年缩小了4.3%。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一、粮食产业的基础性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筹集工业发展资金,国家实行工占农利的政策取向,通过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来剥夺农业,支援工业生产,这主要表现在工农产品计划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工业品价格越来越高于其价值,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于其价值,像一把剪刀一样。工农产品比价差额越来越大。剪刀差的出现,是对马克思价格规律的严重悖离。  相似文献   

3.
一、剪刀差的实质 剪刀差所反映的工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其基础和实质是工农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只有从工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即相符或背离程度的变化来进行考察,才能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剪刀差的变化。但是,价值毕竟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比价同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相辅相成,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剪刀差概念的整体。因此,剪刀差与工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严重扭曲,造成了各种比价关系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村日用工业品与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业内部各类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产品购、调、销之间的比价不合理,地区差价不合理,季节差价不合理,质量差价不合理。上述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在物价改革中虽然经过数次调整,但矛盾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内部比价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数值对比关系。农产品比价,从广义上讲,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之间的比价;从狭义上讲主要是种植业中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等项产品之间的比价。农产品比价从形式上分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在增产不增收的背后我们要探寻近年来导致农民增产不能增收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须从农副产品的价格上升带给农民的收入增量,远不及工业品价格上升造成农民在相同消费水平下的支出增量.另一方面,农户"为出售而生产"的产品不能全部售出换得相应的货币收入.然而,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和"卖难"仅仅是表层原因,其农民增产不能增收的背后更为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现行的经济体制.其一,传统经济体制是一种严重轻农的体制,农民的增产增收在这样的体制中缺乏根本的保障.建国之初,为了国家的工业化,政府对农副产品实行了低价统购制度,使其与工业品间保持着大幅度的差价,并再通过向企业增收利税,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与工农产品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与工农产品价格关系研究鲜祖德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农产品供给好转的同时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这一矛盾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是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怎样理顺价格关系,提高粮食购销价格,使...  相似文献   

8.
<正> 衡量木材比价的摹本经济依据木材比价是农产品比价之一种,它是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木材与其它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价数量一般说来是历史上长期交换中形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讲,它们反映各自价值量或其转化形态的比例关系。马克思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伺的比  相似文献   

9.
剪刀差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一般也称为剪刀差,是我国工农产品价格体系中长期存在的比较失衡问题,认真研究剪刀差问题,对于妥善解决工农业关系,促进工农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剪刀差问题关系到工农两大产业,在它背后,体现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业品比价偏低导致我国农业增长乏力,农村消费不振等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利于调动工农两大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城乡互利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兴盛;处理不好,农业本身不但增长乏力,而且由于农村需求的日益萎缩,影响到工业品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仍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快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逐步理顺工农产品比价、农产品内部比价及购销价格,尽快建立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调控制度。同时指出,逐步实现我国农产品从抑制性价格向保护性价格转化,仍然是今后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不等价交换。即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形成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解放以来,党和政府虽然多次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保持工业品价格的相对稳定,逐步缩小了剪刀差。但是,由于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的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产品的指令性计划价格,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以1980年鲜桔生产经营为例:国营农场出售给供销社的销售价,每吨260元,除去成本  相似文献   

12.
1982年《农村问题论坛》第五期发表了我写的《农业越丰收是否国家财政就越困难》之后,有的同志提出不同观点,现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还存在 有争议的焦点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否“已经消除了,不存在了”。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剪刀差,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剪刀差的实质是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从而形成不等价交换。剪刀差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表明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变动趋势;二是表明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价格背离价值状况。剪刀差的中心意思是表明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剪刀差客观存在,商品交换就是等价物的交换。等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比例,比如小麦换拖拉机、换化肥、换棉布  相似文献   

13.
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即农产品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同工业品相交换,是我国长期以来一贯采取的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它的本质,是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方式,是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工业部门。我们希望本文对“剪刀差”动态的认识,对剪刀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扮角色的分析,对于我们选取正确的宏观调节方式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产生到扩大,理论界对此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近两年,这种争论异常激烈。现将有关观点简述如下。一、关于剪刀差的概念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农产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不及工业品价格指数的上涨速度,使得一定数量农产品换取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小,形成工农产品之间剪刀状的价格差,即剪刀差。这是从价格  相似文献   

15.
从1985年开始,四川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下降局面,农产品供给日趋紧张.其原因除了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农业投入不足等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工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在前几年有所缩小之后又呈现扩大之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据四川省农调队对65个县55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工农产品剪刀差呈扩大之势,主要表现在:1.农产品内部比价趋乱,粮食基础地位削弱.1988年,由于国家调高了肉、蛋、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对工农业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使农产品对工业品的比价指数上升。据黑龙江省统计,到1961年此项指数已超过战前六年的平均指数。从价格上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剪刀差有所缩小,而实际上目前的剪刀差仍然很大。也就是说,在消除旧剪刀差的同时,又有新的剪刀差产生了。 剪刀差作为农民给国家作贡献的一种方式是否可取虽有争论,但是目前的剪刀差太大,已经是发展农业的一个大障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后的中国农民生活,由于家庭经营地位的确立,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产业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农产业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加上国家较大幅度地调整工农产品比价,农产品价格损失得到补偿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农民的收入结束了长期迟滞增长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时期。收入的增长不仅对农民的消费结构、积累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农民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剪刀差是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90年代,以我国农业经济界的权威刊物《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农村经济》为主战场,围绕剪刀差展开了一轮新的讨论。在本世纪90年代即将结束之际,本文愿记述这一轮剪刀差讨论的主要议题和成果,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历史资料。一、出发点:既有的认识截止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剪刀差的看法基本如下:⑴人们最初是从工农产品比价关系研究剪刀差的,把剪刀差看作是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或相对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下跌或相对下跌。这种…  相似文献   

19.
一、要研究农村商品生产大发展给物价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1、如何自觉利用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杠杆来促进或限制某些农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从而把农副产品的生产在大的方面纳入计划要求,平衡供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调整比价的原则,除仍应坚持各种农产品的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和农产品的比价要以粮食价格为中心外,还要考虑使农民种植各种农产品能够大体上得到相同的收益。所以,比价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有几个政策性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是价格上的“顾此失彼”,包括工农产品涨价不同步;粮棉比价不合理;农副产品价格不稳定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流通上的“独家经营”,导致农产品不能“按时”卖出,或不能“优价”卖出。专营渠道不收,其他渠道不能收,如余粮只好积压在农民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