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公屋制度对深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魏建漳 《特区经济》2007,219(4):36-38
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政府通过其公共房屋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我国内地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亟待完善。深圳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较高,政府运作高效,与香港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比内地其他城市更适于借鉴香港经验。深圳可以在现有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屋制度框架下,借鉴香港经验,建立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香港推行“公屋”政策的经验与我国公有住房制度的改革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蔡秀玲香港现有人口6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公共房屋(简称“公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有一半人口,即约310万居民住在“公屋”。香港在...  相似文献   

3.
现今,国内已基本建立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住房需求支持体系,初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双困户”的居住困境,各地也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地特点的住房保障模式。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新贫困人口的重要途径,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香港公屋制度的具体特点,在借鉴香港公屋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情况提出了解决国内廉租房制度现存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摇号出现“六连号”,违规出租,弃购……近一个时期发生在经济适用房领域的现象,使得经适房制度受到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1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适度发展经适房显然仍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大对骗购、空置、出租经适房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摇号出现“六连号”,违规出租,弃购……近一个时期发生在经济适用房领域的现象,使得经适房制度受到质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1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适度发展经适房显然仍具有重要意义,将加大对骗购、空置、出租经适房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6.
李亦 《沪港经济》2011,(9):34-35
弹丸之地的香港,住房问题一直困扰民生。不过,香港的公屋制度却深得民心,大约半数人口住过港府提供的公屋,享受过远低于市价的租金。这一住房保障制度,缓和了贫富分化对立,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确保香港社会能长期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共住房资源的管理,香港政府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干预”,再从住房分配的“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角色变迁。本通过分析香港住房政策的发展,透视香港政府公共管理角色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经济》2008,(2):29-29
现代住房制度起源干英国,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住房政策郜沿袭着“政府支持与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相结合”这一理念构建自己的住房制度。在英国,政府行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谓是相当巨大。一方面,政府鼓励公民购买房屋,尤其是对政府公房、国有机构、住房协会的住房,只要满足住房或公寓为独立适用单元、房屋租户是唯一的(或是主要的)、居住期满两年以上这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购买住房。另一方面,政府每年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屋提供给没有能力解决住房的居民居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与政策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等以及西方主流经济学等不同视角,提出了构建住房保障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英国、美国、德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的政策和运作模式,得到对我们的启示。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及我国存在的问题,从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资金来源、保障对象的界定、保障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提出公共住宅秩序的概念,认为公共住宅秩序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公共住宅政策有效与否应当针对特定的公共住宅秩序而言.而后,结合人类"知识问题"和有限理性等两方面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分析,认为公共政策规则性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并认为提高公共政策效率的途径在于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反映动态的公共住宅秩序,用以运用尽可能多的政策相关者的知识.最后对美国和我国的公共政策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共政策设计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中的公共住房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形成的机理以及公共住房发展现状,文章揭示了公共住房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导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住房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法规,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进度并尽快实施;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城市化发展观念,加快推动公共住房发展;积极拓宽公共住房的筹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3.
陈俊华  吴莹 《改革》2012,(1):75-80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但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分配的公平有效,尤其是确立合理的准入门槛和退出办法,仍值得探索。公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的核心内容为:在准入原则上,加入对申请家庭总资产的限制以及对家庭收入上限的动态调整机制;在配租过程上,对不同类型的申请家庭进行打分,确定量化标准;在退出机制上,采取奖惩并举的方法,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打击滥用公共资源者。  相似文献   

14.
北京的住房政策变迁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北京的住房配置由实物分配一统天下转变为以市场交易为主的普通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存的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并存的格局。文章认为,市场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原因,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然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住房问题的解决不能纯粹依赖市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要靠保障性住房来解决,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西文  杨楠 《科技和产业》2022,22(2):270-275
公共租赁住房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或家庭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梳理2009—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地方性政府颁布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从政策演进、主体协同、文本类型、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已渡过萌芽期与探索期,进入体系全面建成与完善的平稳阶段;政策主体涉及面广,跨部门协同合作现象明显,且在逐步增强;政策类型丰富多样,但多以意见、通知等中低效力文件为主;政策工具多样化,重视环境型的市场管制政策制定,对于重视投入的供给型政策与重视推广的需求型政策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陈彤 《亚太经济》2012,(1):94-98
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者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衍生品交易、存款规模、跨境结算系统、债券及股票市场等方面快速发展,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分流大陆过剩流动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便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对大陆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带来了潜在冲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 na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housing regimes in urban China since the abolishment of the urban welfare housing system in the late 1990s. We summarize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ousing in post‐reform China and investigate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se developments.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public rental housing program in Shanghai helps to show that the recent revival of public housing in Chinese cities is mostly driven by the desire for economic growth. We conclude that the state provision of housing could be a short‐run state remedy to alleviate economic imbalance and social inequality. However, in the long run China needs to seek mor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low‐income population's housing affordability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Currency boards have had an enduring attraction as a solution to exchange rate and monetary credibility for small open economies, despite few successful examples. In this context, the case of Hong Kong stands out for its longevity; it survived the handover to China,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es in 1997, and the global crises in 2007–8 and 2020. The 1983 currency crisis and the decision to link the exchange rate to the US$ is usually treated as an outcome of local political uncertainty due to the Sino-British negotiations which set the framework for how Hong Kong would fit with the rest of China after 1997. We present fresh archival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and London to reveal the year-long debates over Hong Kong's monetary system after a drop in the exchange rate in September 1982 and to demonstrate how most of the protagonists in Hong Kong and London came only reluctantly to accept the idea of re-pegging the dollar once public expectations had been raised. We also show how the mixture of currency and banking instability affected the terms of the negotiations in 1982 and 1983 and set the framework for the one country, two currencies system that prevails today.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增长经历了三次较大波动,但总体呈增长态势。CEPA实施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其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某些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