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在对江西省十大工业产业的产值和工业份额描述的基础上,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江西省2006和2011两个时间点对十大产业做进一步分析,并以全国十大产业作为参照,对江西十大工业产业部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义乌市产业结构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严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而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增长极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第三产业作为支撑。本文依据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九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部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九五"时期,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份额分量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其内部行业部门的竞争力普遍偏低,产业竞争力显著不强,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更弱,这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较"九五"时期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竞争力偏离分量仍然偏小,显示出第三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特征。两个时期都显现出总体产业结构较合理,但竞争力较差的一种发展态势,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滞后。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其转型发展的关键。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19个产业部门发展状况进行剖析,将各产业部门按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优劣势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间,同时具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的增长部门由第二产业的采矿业演变为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这一转变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密切相关。最后,根据产业部门结构及竞争力优劣势,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英 《科技和产业》2012,12(4):7-10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当前促进山西省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和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发现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相对全国增长较慢,其行业结构和竞争力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提高认识,调整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是加快山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研究武汉市工业总产值偏离份额情况、武汉市工业内部各行业产业竞争力,并结合武汉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未来武汉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运用产业结构熵、泰尔指数、偏离-份额分析法定量测算2003—2017年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竞争力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①2003—2017年,阳泉、临汾、运城产业结构趋于多样化,大同等其余七市产业结构趋于专业化;大同、阳泉、运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降低,长治等七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除了吕梁市,其余九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均趋于高级化。②从三次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发展水平上看,第一、二产业发展呈恶化趋势,第一产业的双劣势区域显著扩大,第二产业的双优势区域显著缩小;第三产业发展呈向好趋势,双劣势区域显著缩小。最后,从政府政策层面及各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角度,对资源型城市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转型发展提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寿平  戚红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11):97-99,118
文章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以广西88个县市的县域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偏离程度与竞争力强弱,得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普遍存在后发优势,其竞争力效应处于劣势。文章提出,要以提高工业竞争力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地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夏泽义  赵曦 《山东经济》2010,26(6):128-132
本文通过偏离—份额法用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和区位优势,比较西部开发前后前后十年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论显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内部差异与区域差异明显,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但因自身资源优势及政策倾斜,区位优势还较明显,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竞争力提高程度不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扩大增进型产业比例,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西部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徐万华 《魅力中国》2012,(29):198-199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6—2009年间河南省27个工业部门的行业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按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把研究的27个部门分为七大类。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部门的结构基本合理,但总体竞争力不足。本文对河南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2010年被国务院设为综改区之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关键点。基于偏离-份额(SSM)方法,对2008年-2012年间山西产业结构中的19个产业部门发展状况进行剖析,将产业部门按优势进行分类。结果得到: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要逐步减少采矿业的份额;对于具有结构优势或者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而对于没有任何优势的部门要采取稳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东北地区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结构方面.从1993年到2002年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的演变中可以发现:资源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有所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体不具备竞争优势.为此,应制定适合省情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战略;整合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扶持重点产业;加强与扶持制造业的发展;加强与辽宁、吉林的合作,搞好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九州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州是日本的重化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区之一。二战后,以煤、钢等重化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日显疲态,污染日趋严重,工业地位不断下滑,经济日渐萧条。为恢复地区经济,九州分别采取了循序渐进政策调整资源型产业,实施软着路;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新兴替代产业;运用“产、官、学”原则创立“技术城”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环境改善,推广生态工业园建设,发展循环型经济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实现九州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资源配置与总量生产率"框架下研究提升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在启动内需动力和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研究样本,采用陈永伟、胡伟民(2011)建立的引入中间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框架,测度了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和产出缺口。研究发现:(1)考察期行业间的劳动、资本、中间投入三大要素对产出的扭曲变动效应均为负数,表现为"中间投入扭曲带来的影响>资本扭曲带来的影响>劳动扭曲带来的影响",中间投入的影响最大且呈现扩大趋势。(2)资源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平均为8%。其中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2倍,中间投入造成的资源错配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4倍。(3)工业产出和TFP变动的分解表明,要素投入增长依旧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行业TFP的提升主要动力源于各个行业总体TFP的增长,份额效应和扭曲改变效应微乎其微。(4)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高、国有企业比重越大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中间投入过量问题。文章研究表明加强中间投入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启动内需和构建双循环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黎花 《科技和产业》2009,9(11):100-104
以沪深两市石油化工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21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行业不同竞争性下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随行业竞争性的不同而不同。不同行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完全不同,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依行业而定。国有股减持及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应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有区别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第一主导产业,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省陷入了严重的资源依赖,资源诅咒的表现越来越明显。本文根据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目前山西省煤炭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对策:明确产业定位,合理分配资源;加大研发环节投入,提升煤炭技术水平;促进煤化工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煤炭产业为依托,开发品牌乘数营销,拓展营销渠道;借助文化产业,获得创意增值。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使得中部地区的制造业有长足的进步。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竞争力测评并对内部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中以河南和湖北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较大,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下游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何龙斌 《改革》2012,(8):75-81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山西省省内文化产业各主因子和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极具潜力,但是现阶段的发展表现出不充分不均衡的特征,太原市的发展远快于其他地区,省内发展差距较大;文化生产发展明显不足,不能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供人们消费,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仍需重视资源要素的开发以及市场要素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但是,目前山西省的传统产业存在众多问题,严重制约整个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产业网络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分析传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产业网络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变规模效应和促进产业链竞争有着积极作用,进而从价值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效产业网络构建、循环经济发展四个角度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