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代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8):117-120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肥高新区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十五年来,合肥高新区的建设们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率先成立了全国高新区第一家科技开发投资银行,较早理顺了高新区管委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一个率先开放建筑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园区”的建设概念,实施了全省第一块土地批租。尤其是自“十五”以来,合肥高新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环境,精神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体制和科技创新能力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跨上新的台阶。如今的合肥高新区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充满创新活力的园区。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3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合肥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园区”。那不仅仅是一纸批文,也是对合肥高新区人二十年来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是合肥高新区人的梦想和期待,同时也意味着合肥高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新区创新体系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省高新区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应以构建各创新主体为中心的网络化、开放化、协同化发展的多元联动创新网络体系为建设目标,通过DEA模型对湖南省12家高新区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多数高新区都存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偏低的问题,仅5家园区为DEA有效单元,进一步对非DEA有效单元进行投影分析指出其效率提升方向,最后就全省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京  陈兴  王舒平 《科技和产业》2013,(10):101-104
国家高新区绩效评价的完善需要指标体系的创新。此前我国相关学者主要采用“从数据出发”、“从理论视角出发”和“从功能定位出发”三种思路设计高新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标体系创新的思路:从形式上,在确保指标体系连贯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要适度增加指标体系的开放度和灵活性;从内容上,在科学地解构高新区绩效驱动系统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高新区战略目标和焦点问题的考核。最后,根据该思路对我国构建新的国家高新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五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推进集群创新既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要求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助推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发挥国家高新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率先引领作用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集群创新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协同与溢出效应较低、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整体偏低、集群创新品牌效果不明显、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笔者构建高新区集群创新网络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点、线、面、群"四个维度实现四个转变等方面探索提升集群创新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以山东省高新区为例,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关系网络、创新产出五个维度构建了高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中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物联网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为抢占先机,谋求国际话语权,徐州高新区致力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013年9月25日,2013中国(徐州)第三届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暨安全科技成果产学研用对接会在徐州高新区召开,该会议已经在高新区连续召开了三届,不仅受到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参与安全科技协同创新。近年来,徐州国家高新区积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安全产业的重要机遇,通过协同创新,将高校科研机构、装备制造生产企业、市场需求主体和金融服务机构等分散的资源加以集成,将以矿山安全装  相似文献   

9.
60年光阴瞬息过,60年成就唱大风。在我们伟大的共和国60华诞到来之际,合肥高新儿女深深地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和谐发展。合肥高新区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超越,以更辉煌的创新发展成就向共和国60周年敬献厚礼。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茂名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力打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1.
刘鹰 《中国高新区》2013,(7):124-129
当前,国家高新区正迈入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为特征的崭新阶段。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体现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意志,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太原高新区如何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突破发展的路径依赖和现实瓶颈,持续保持创新力和竞争力,唯有引入新思维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快变革与创新,探索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领头雁",正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区评价机制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提出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芯科技·新力量"2017全国画报走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摄影采风。此次采风活动由中国画报协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合肥国家高新区工委办、安徽画报社、市场星报社协办。通过走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公共安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以点带面的形式反映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人民画报、民族画报、浙江画  相似文献   

14.
李耀尧 《中国高新区》2013,(10):136-142
从1991设立以来,中国高新区已走过22年的历程。现阶段,有必要正确考量高新区发展模式:既要客观评估现状,更要准确把脉趋势,以实现高新区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本文借用区域创新理论分析框架,在全面分析中国高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高新区转型的路径,即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从产值增长型到价值驱动型的路径转换。一、反思高新区现状:产值增长型主线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一型是我国当前高新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区位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分权是影响高新区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对创新高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便为推进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导向要求,分析了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瓶颈问题,提出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发展路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合肥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可谓风生水起:安徽“四创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称为“中国雷达第一股”: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准上市的合资家电企业;科大讯飞勇夺国际英文合成大赛三连冠……位于我国内陆的合肥高新区,缘何拥有如此众多的“第一”?面对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新一轮机遇,合肥高新区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热潮中,如何凸现自身的优势,生生不息、永葆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区处于承接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它正在展开一幅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画卷"。统战工作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和中心任务服务的,并与之相辅相成、互动并进。高新区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重点就是统战工作的中心、大局、总纲、主线。新阶段高新区统战工作也必须站在承接与创新的高度,研究新背景、探索新路径、构建新环境,服务和促进高新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同时在服务和促进中心大局工作中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一、新阶段高新区统战工作背景无锡高新区(新区)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经济社会加速分化变迁,多元利益群体并存互动,多元价值取向激荡呈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和改革高地,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构建“一区引领、数核驱动、多园协同”的“一区数核多园”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圈层、创新圈层和区域圈层,探索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国家高新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杨萃 《中国高新区》2013,(6):116-117
这里是人才汇集、群英荟萃的智慧之城;这里是特色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江淮硅谷;这里是成绩鼎著、亮点频增的创新高地——她就是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3月,合肥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阳家级高新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国家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