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着重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经济释放城市经济高质量红利的重要中介因素和门槛因素。数字经济红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红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红利最大,成渝城市群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群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鸣 《物流时代》2011,(8):13-13
从城市的角度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在战略上存在两种选择:发展城市物流和打造物流城市。对于发展城市物流,主要目标是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城市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加快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打造物流城市则是在城市物流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全局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定量测算了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来看:生态治理指标层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度较大,人口概况指标层对社会系统的贡献度较大,创新能力指标层对经济系统的贡献度较大;黄河流域9座中心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流域内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均呈现出中下游城市优于上游城市的特点;部分城市(太原、郑州、兰州、西宁)存在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竞争有限资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城市营销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繁荣区域经济的有效工具开始备受关注。城市营销是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物流越来越多地因其在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当前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笔者就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城市物流的概念、城市物流与城经济的关系、城市物流效率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城市物流效率评价、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物流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急剧发展,成为各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掌握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城市轻工业治理应该以制度城市、宜居城市、创新城市、生态城市,达成国家与地方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及环境整合的永续发展愿景,成为最亮丽的光点。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的市场化徐惠蓉一、中心城市有别于一般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远远超过一般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中心城市具有一般城市的特点,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又不同于一般城市。关于中心城市概念特征的讨论,由来巳久,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表述...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政治和谐发展,使其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活跃要素,文化活动产业已经由区域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长沙市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互动关系,纵观国际国内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活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其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楼宇经济是指以商务楼为重要物质载体的经济活动,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由于楼宇经济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发展目标下研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趋于分散或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有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且城市的多中心结构有助于数字经济发挥其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条件、产业政策支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或南方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大数据”试点城市,城市多中心结构更能助力数字经济发挥其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作用。由此,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城市应重视生○态○城○市○建○设○□谢沛善李耀康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给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高密度、高技术、高增长,使得城市的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加速,进而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如何才能既保证城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城市李立勋1.城市国际化城市国际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与融合,成为一体化国际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国际化意味着城市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一种地区性现象,而是处于国际发展背景之中,与...  相似文献   

14.
刘宏革 《活力》2004,(7):79-79
21世纪是经济竞争的世纪,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不再是经济竞争的主要要素。我国作为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依靠自然资源发展而来。特别是黑龙江省鹤岗、鸡西、大庆、伊春等城市,因油、煤、林而兴,是典型的资源性城市。新世纪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土地与营销城市既是我国当代经济发展中三个全新的课题,又是我国城市经济建设中的三个重要子环节,它体现了我国城市资源的不断整合、增值。同时它也是我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展现所必经的发展阶段。其中,经营城市囊括了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经营策略,而经营城市土地囿于经营城市的范围内,是城市经营的核心,营销城市则是经营城市实施效果的外向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该模型对探索该类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指导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健康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社会不断进步和环境的日益改善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是一个传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兼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使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的不断改善,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问题,不能因重视城市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也不能因重视环境保护而忽略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厦门、泉州、漳州三市作为福建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应依靠毗邻台湾的地理优势,以发展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战略举措,打破行政界限,因市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一体化,共同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心-外围的研究框架,采用基准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会显著提升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下,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据此,提出以“硬科技”突破产业链短板与痛点、基于宏观视野合理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心空间布局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