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采用我国2008年近2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LS和probit两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出口并没有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伟  李淑贞 《技术经济》2008,27(5):34-40
本文通过对贸易理论的评价、总结与整理,提出了出口促进产业生产率提高的三个机理:规模经济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要素重新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04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验证了高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原因分析,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敏聪 《生产力研究》2013,(11):132-133,170
文章采用1995—2011年中国纺织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分析纺织业企业出口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说明出口企业对行业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本文指出,纺织业企业通过自选行为进行出口,对企业的技术选择产生影响,出口企业又通过学习效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技术溢出带动低效率企业偏向于高技术,由此带动整个行业内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最终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出口企业选择加工贸易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较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从事出口;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应后的数据、利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ivprobit模型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生产率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提高加工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5.
生产率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层面数据,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出口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即企业生产率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地,我们考察了出口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发现"倒U形"的关系仍然存在,但是出口强度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有关人力资本流动与技术溢出效应的简单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流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当高技术员工从外国企业流动到内资企业时,显著的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这表明人力资本流动是技术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渠道。此外,实证分析还表明,具有外企工作经历的高技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接近本土高技术员工的四倍。  相似文献   

7.
于安琪  刘冠坤  杨超 《技术经济》2022,41(4):176-187
基于工业企业数据以及环境统计数据,构建1998-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出口对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较低;企业出口强度越高时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越低。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属行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区差异均会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行业中,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更为清洁;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在排除两控区环境规制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并且通过IV(2SLS)以及PSM-DID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新产品产值——R D,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了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此外,通过对企业出口状态的改变(广延边际)和企业出口强度的改变(集约边际)的比较发现,出口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广延边际而非集约边际。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产增长、人力资本、企业利润、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劳动比、企业存货起明显的负向作用,外国直接投资等变量几乎不起作用。研发投入、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的实证结论与人们的正常预期不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起负向作用,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对生产率起着扭曲与阻碍作用,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0.
自主研发投入(R&D)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然后运用2003--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的自主研发和三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均与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增长有较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有正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詹正华  武展  李晓钟 《技术经济》2015,34(2):113-118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就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剖析。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6—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汇率改革以来中国汇率变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影响,汇率与企业生产率负相关;企业资产、营业利润、FDI、出口依存度、资本密集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产业自身科技水平对制造业国际R&D溢出效应及产业生产率提高途径的影响,根据1999—2004年产业R&D平均投入强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产业,然后基于DEA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进行测算,最后实证检验了国内本产业、国内其它产业、国外本产业R&D资本对上述3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外R&D资本对高技术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来说,本产业R&D资本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的产业研发投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两种层次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依赖于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最高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距离,高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生产率差距较小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较大,当生产率差距较大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低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浙江省微观企业2005—2007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及行业异质性对企业分组,分析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有制异质性分组中,民营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在企业规模异质性分组中,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对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中小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在行业异质性分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度、企业绩效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绩效越好,其工资溢价越明显。(2)出口、出口补贴能够带来显著的工资溢价,工资溢价与出口密集度、出口补贴强度呈倒U型关系。(3)人力资本(员工受教育水平、职称、技能)对工资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工资溢价越明显。此外,大型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外资企业、沿海企业均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这一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8):72-85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下,构建了贸易自由化下中间品进口与企业技术选择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入世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应用高技术。进一步考虑企业生产率差异性时,发现这种促进作用与企业的初始生产率水平有关,仅仅显著促进中等生产率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另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技术选择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品六大进口来源地区(东盟、台湾、韩国、日本、欧盟和美国)的数据,在改造和扩展的CH模型基础上,对1999—2012年间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国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的综合作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单纯的高技术产品进口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国内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1—2016年我国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针对人才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对人才政策予以定量识别,并与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地方人才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而言,人才政策出台数量平均每增加1条,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0005。机制检验证明,人才政策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纠正人力资本在企业间的错配两条路径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此外,企业及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人才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及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及非高技术产业。以上发现对于当前地方政府人才治理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对如何完善政府人才政策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具备较高生产率的服务业企业会主动选择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学习效应);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未出现自我选择效应,仅发现了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