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带来的是数不尽的环境破坏.世界自然遗产的出现,是人类对美好环境给予保护的意识开端.而我国截至目前已有的自然遗产,纵使珍贵稀有、纵使美不胜收,却依然无法摆脱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到底是经济发展重要,还是自然遗产的保护更为迫切.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保护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合理的经济开发,才能实现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 《北方经贸》2005,(5):64-66
文章分析了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同时提出开发的四种模式, 最后阐明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统一化战略思想, 强调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与所处城市的建设相统一协调, 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碳标签的设置以及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升,低碳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云台山作为河南省焦作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不断贯彻落实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逐步制定并实施了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策略,开发了大量的低碳旅游项目,更好地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云台山景区的低碳旅游经济效益,总结出促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三门峡市将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对于如何处理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人却不甚明了,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了如何开发和利用好三门峡市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安徽省三河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古镇类旅游资源的产品具有特色性、当地民俗风情具有原真性、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有着地域上的差异性,所以该类旅游资源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在今天的古镇旅游市场开发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探讨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沈阳铁西区保留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其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经济、社会价值,在恢复工业风貌、树立形象城市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积极效应。分析了铁西工业遗产历史形成、主要文化底蕴,包括在保护、开发旅游项目现状与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工业遗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应用当地政府在这一环节的正面影响与支持,合理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侗族传统民俗文化具备旅游资源属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也因为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传承发展的良性运营机制尚未形成等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面临危机,通过采取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完善交通设、提高景区的通达性;遵循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打造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精品,使其在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祝小草 《商场现代化》2005,(11X):297-299
武当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利用好管理好理应获得旅游的迅速发展和极高的知名度.但是.武当山旅游发展现状却是令人失望和担忧的.和全国同类山岳型风景区和其他世界遗产地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旅游与反贫困是国际上的新议题,通过发展旅游业,许多贫困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南省新田县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对象,并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特色,实施PPT战略,把旅游业发展纳入扶贫攻坚和新田经济开发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在旅游业发展繁荣的表象下 ,也隐藏着许多问题。其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过度开发对旅游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因而充分开发经济、文化融为一体的社会旅游资源、倡导生态旅游 ,提高旅游的科技文化含量并加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正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为例,阐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利用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保护的可行性,提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斯朗巴措 《市场周刊》2020,(14):0055-0056
在当今社会,旅游成为中国人的一项热门娱乐方式。文章主要说明了民俗旅游的开发概念,剖析了民俗旅游的种类和与其他旅游方式的不同,并以西藏地区为例,分析如今在开发民俗旅游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选择西藏地区的民俗旅游作为例子,更深入的讨论研究该如何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地,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锡古运河段见证和承载了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三大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是我国京杭大运河历史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传统风貌最浓厚的河段之一。它保留了古运河水弄堂的风貌,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本文介绍了古运河沿岸旅游资源,分析了古运河旅游保护开发现状和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则形成了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也就是说旅游资源开发的好,价值倍增:开发得不好,则会破坏原有的特色,降低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发挥原有的特色.开发好的旅游资源要能生存下去,使它和价值永驻,就要注意保护,保护自身不受损伤,不受破坏,特色不被削弱.自然破坏,战争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破坏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制定各种法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紧密结合,能使旅游资源更具特色,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因此,本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观点进行分析、阐述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新兴产业,也是一方人文和山水的形象品牌,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历史发展证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也才能有市场占有率。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就为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云南省更是民族众多,可以说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云南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41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现在云南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红河州就是成立于1957年11月18日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而红河县则是红河州中哈尼族聚居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红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郑利娟  田栋 《商》2012,(7):183-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可以实现平衡,更可以实现一种积极地互动,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手段的关系。本文叙述了非遗保护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同时也阐述了旅游开发对非遗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笔者对非遗开发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着如超载开发,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开发过于商业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遗产旅游,必须对遗产地进行功能分区,加强对旅游接待人数控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韩城旅游发展规划下,对周原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自然资源等。利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希望借此研究能引起大众对我国传统村落的更多关注,希望对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有意义的思路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开发战略研究——以湘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入世和旅游业的大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焦点便是人才。旅游业作为湖南西部新兴的支柱产业,其旅游人才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和任务。湘西作为湖南西部主体其旅游业必须正确认识其发展和人才的现状,分析人才竞争的层次,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思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湘西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在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兴起,但对其含义却并未有精确的表述。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者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