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邓灿 《商》2013,(12):366-366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与更新,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面临着人口、交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地铁,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大众出行的感受更加舒适、愉悦,地铁站内公共艺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对地铁内艺术化装饰手法进行探讨,希望通过研究地铁站内各艺术元素,总结出武汉地铁2号线内的不足之处,为武汉即将开通的其他线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的折射。当代城市的建设,缺少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千城一面”问题十分突出。人们物质充足但精神文化生活愈加匮乏,公共文化空间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给人们带来精神的富裕,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公共文化空间布局和塑造的研究问题越来越有价值。文章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的两大运河文化带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和塑造方面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单一供给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需要,供给机制正在向"多元供给"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武汉的城市社区建设现状为例,通过阐述其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从产品供给主体单一化、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滞后以及传统供给模式导致决策主体错位、社区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不畅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借助市场辅助供给以及社区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7)
传播良好并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是重要的品牌构建目标,一个城市的特色历史、地理等等文化资源都是有效的传播内容。武汉由于交通的发达使码头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一个标志,构成了"码头文化"的形象。作为辛亥首义之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也通过各类媒体传递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口号则整合了长久历史积淀以来的文化资源,为城市形象的宣传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艺术和城市天生就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两者互相推动和促进,密不可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艺术的功能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向社会化的大众艺术转变,这使得公众对公共艺术的亲近感和接受程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公共艺术便逐渐的和城市文化空前紧密了起来,本文亦将对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绍兴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居民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习惯、行为偏好及需求特点,剖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加快推进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注重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性,提高利用率;大力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构建公共文化设计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商》2015,(10)
近年来,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富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政策。西藏自治区根据自己的特色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加强了有关西藏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对西藏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完善和改进一定能实现西藏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吴招娣 《商》2014,(24):173-173
里分建筑是武汉民国时期传统民宅居住的一种形式,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既体现了武汉本的土人居文化、市镇文化以及建筑的营造文化,也反映了武汉城镇化进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武汉的城市发展和地域性民居的历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通过对于武汉里分建筑的适应性改造研究探寻武汉城市的历史建筑与新建筑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它在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城市标志、文化积淀、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表象。并以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为重点来解读武汉城市视觉信息和城市设计.通过武汉城市公共导识系统设计来解析并建立起武汉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体系,为武汉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形象、创建武汉文明城市和“两型”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电子商务》2011,(10):38-3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提高一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近几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其与国内同类城市的比较差距,试图为下一步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公共标识系统不仅在复杂城市环境体系中起着必要功能性作用,它在还代表着城市的外在形象、传播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此,就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现状,提出了设计上需要改进的方法,从功能性与文化性等角度对长株潭城市公共环境标识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设计中更能体现长株潭城区人文特色,实现城市标识实用性与文化艺术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程项目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深受农民欢迎。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文化队伍建设滞后等。黑龙江省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设施管理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强农民文化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及文化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精神追求逐步提高,艺术与人们的生活也随之越来越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已全面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我们的公共生活逐渐走向了艺术化。城市是市民的共居地,是一个大的公共环境,将“公共”与“艺术”结合成特殊的领域,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艺术化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走向“公共”的“艺术”将为城市的文化发展带来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进行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在公共开放空间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研究公共开放空间和低碳城市建设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传统的公共开放空间所存在的低碳缺陷,并据此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低碳实现路径。结论认为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碳排放的降低;能将公共开放空间的"碳汇"作用予以充分发挥,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霁 《品牌》2014,(12)
雕塑是现代城市的一种公共艺术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其作为特殊的艺术形态体现了所在城市的内在精神和历史文化特征。雕塑的艺术形式从结构、造型、色彩上的塑造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相互映衬,结合城市的文化、经济、建筑等资源高度地完美统一,充分的发挥了雕塑美学的语境在与城市基点融合贯穿的特质,使得城市更加具有文化主导力量和非凡的公共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商》2016,(3)
本文提出了"公共空间艺术与商业空间发展"的论述概念,以中小城市为例,研究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及合理利用等公共空间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公共空间建设在中小城市中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完善黑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借鉴美国的"民间主导"模式、法国"政府主导"模式以及国内浙江省和福建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对黑龙江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启示是:完善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开拓多元化的政府融资渠道;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是城市特色的精神和灵魂,而城市特色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本文研究了蓬莱的四大地域文化,引入凯文?林奇相关理论,按照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进行分类,对基于蓬莱四大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对蓬莱城市特色塑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家绩效审计是确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很多国家将绩效审计当作国民经济健康与否的体温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巨资建设公共工程,期以保证民计民生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对公共工程的绩效审计是当前加强公共事业监督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但目前公共工程的绩效审计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绩效审计缺乏详细完整的法律依据、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绩效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研究公共工程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公共工程的绩效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0.
彭杰 《新晋商》2020,(4):0182-0182,0184
新时期经济发展下公共艺术设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为城市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保障。论文 主要对当前视觉影像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所展现的多元化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