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已成为建筑企业保障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共享交流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文章在分析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意义及阻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对策:设立知识主管、构建隐性知识共享平台、营造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文化,从理论方面初步阐述了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对策,其实际应用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集群内企业通过网络组织方式,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实现了资源的外取。集群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资源的共享;二是非物质资源,例如劳动力流动、信息、集群品牌的共享等。由于非物质资源的共享往往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流动,带有资源整合的性质,代表了企业网络中新价值产生的过程,而物质资源的共享则体现了网络资源配置的效应。网络组织中的知识具有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因此利用知识资源发展本产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与保护的权衡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资源作为一项战略资源,在产业网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既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知识的共享与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产业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与保护的权衡机制应视产业网络中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关系性质进行考虑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增强行业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知识共享时代,联盟组合构型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知识共享、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路径。为探明联盟组合构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共享变量,构建反映联盟组合、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知识共享三者关系模型,以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联盟组合规模、多样性和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联盟组合构型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寻找联盟伙伴,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联盟成员彼此信任度,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创新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外部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知识共享和供应链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对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供应链协同正向调节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正向调节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关系交易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对国内外现有供应链知识共享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关系和信任导向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其中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包括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其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不够显著;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均较为显著;此外,显性、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成果客观刻画了关系与信任导向下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将为我国企业进行供应链知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源。本文主要对战略联盟中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进行了模型论证,得到了当企业认为合作而获得联盟租金及学习剩余所付的边际成本和为此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不但愿意联合,而且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的结论;对知识共享策略进行了博弈模型分析,指出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知识共享,其结论将对企业正确探索战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构建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公共产品博弈模型,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创业企业的知识共享水平、共享动机和影响创业企业知识共享因素、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政策措施。从税收、创业成功率、内部成本、外部成本等方面,分析影响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动机,提出促进创业企业知识共享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成功整合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决定了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对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机理分析,认为显性知识最有效的整合方式是将其转化为企业制度、规则中的指令,隐性知识整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创新团队成员间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二是拥有不同隐性知识的员工直接协作。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指令化模型、基于共有知识的协作机制模型和基于情景的隐性知识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文认为,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创造知识,企业是许多专业化分工活动通过一定的结构与方式联结与聚集在一起的动态性组织,这种独特的结构会产生一种系统集成放大效应。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企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生产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管理性知识,企业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换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专业化生产与协作过程中积累的共有知识和和人知识决定着企业的效率边界。一种有效率的、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就是能提供一种合理性、激励性的制度安排,鼓励知识的不断创造、使用、转移和共享,而不仅仅是那些理论上能够使组织交易费用最小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