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范围已从柜台业务发展到储蓄、代发工资、联网通存通兑、信用卡使用、资金清算等诸多领域,并使工作流程高速、快捷。但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暗流也在涌起,发案率不断递增。这使得金融业经营风险除了业务风险外,又增加的计算机带来的科技风险。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罪,通常指物理性地破坏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信息网络设施,或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侵害有价值的程序、资料及数据形式存在的财产,例如电子货币等。这些犯罪活动严重影响金融业正常的业务运作,引发资金和信誉损失,影响客户利益,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与传统犯罪不同,金融业计算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彭哲 《金卡工程》2009,13(6):24-25
学校人员犯罪现象日益严峻,危害严重。其犯罪类型单一,犯罪人以学生为主,有明显的易被害群体和易被害时间。引发学校人员犯罪的原因主要有法制教育缺失、学校人员承受压力重大、被害人警惕性不高、学校管理存在漏洞等。应从加强法制教育、缓解学校人员压力,保持学校人员的健康心理、加强学校的管理以及社会各团体的配合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和预防学校人员犯罪,维护学校这一社会之净土。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犯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财产损失是巨大的.结合当前的商业银行犯罪形势,应针对常见的犯罪方法和手段,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科技手段等方面提高商业银行防范犯罪的水平,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刑法》中规定,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和恐怖活动犯罪四种犯罪形式。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1月5日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规定,“洗钱是指将贩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这要比“洗钱罪”上游犯罪的定义范围宽泛得多。那么央行所指的其他犯罪包括哪些呢?从逻辑上说,应涵盖一切可以产生犯罪收益的犯罪,如贪污犯罪、挪用公款犯罪以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如伪造银行票据、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等)等,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由原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秀德的贪污案所牵出的洗钱模式,也许这种模式本身并无多大“创意”,甚至让人似曾相识,但它走得之远、之逍遥,却需要我们再三思考。  相似文献   

5.
洗钱犯罪是为上游犯罪所获取的非法收入进行清洗、处置的犯罪,洗钱犯罪人员是上游犯罪资金清洗的协助者.如何完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打击洗钱犯罪,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洗钱罪的判定难度,但仍无法解决对上游七类犯罪以外洗钱犯罪行为的定罪问题,监管层及金融行业在洗钱犯罪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压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洗钱犯罪、判定及上游犯罪等情况,讨论了现有洗钱犯罪定罪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现行洗钱罪上游犯罪认定是否狭隘,《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自洗钱行为的判定是否有变化,洗钱罪删除"明知"概念后对洗钱定罪的影响,以及监管机构的职责与权利义务是否相匹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容洗钱罪上游犯罪、充实洗钱罪定罪类型、加强监管职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犯罪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以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金额大、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严重等而引起政府和世人的极大关注。金融犯罪涉及到国家对货币、外汇、有价证券以及金融机构、证券交易和保险管理的活动,危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影响到国家经济体制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金融犯罪是金融风险的一种潜在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和研究金融犯罪,对我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是《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可以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会计》2007,(1):73-76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反洗钱监督管理第三章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第四章反洗钱调查第五章反洗钱国际合作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  相似文献   

9.
所谓“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掩饰起来,并使之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和过程。现代金融制度使得洗钱手段日益现代化,利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利用金融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10.
李金花 《理财》2001,(9):27-27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职务犯罪问题突出。例如某省女子监狱服刑的犯人中有50%属于经济型犯罪,其中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会计人员的职务犯罪占了较大比重。本文主要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启示。一、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年轻化。在众多财务人员犯罪案例中,年轻人犯罪现象突出。根据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提供的材料表明,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现象比较严重,犯罪人员中1/4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北京海淀检察院1998年至2000年10月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等案件19件,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民银行计算机犯罪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已成为人民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针对银行系统内外人员潜在作案的风险,从技术、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惠娟  纪敏 《金融会计》2008,(10):66-69
我国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洗钱犯罪和赃物犯罪相关条文都作了重大修改。其中对洗钱犯罪条文的修改,主要是体现在其上游犯罪有所扩大,即除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外,还新增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  相似文献   

13.
姚兴庆 《金卡工程》2010,14(7):121-121
涉油犯罪在法学,尤其是在犯罪类型的研究领域中无人问津,本文笔者在长期与油田地区犯罪作斗争过程中,以基本的犯罪理论为依托,结合打击油区犯罪的实践,对涉油犯罪的概念、成因及其当前条件下预防此类犯罪进行论述分析,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江云  庞玮 《山西金融》2002,(10):45-46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日益发展和普及。金融业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伴随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高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紧密结合,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犯罪案例日见凸现,与其他金融犯罪相比,金融系统人员利用计算机犯罪更具隐蔽性、便利性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犯罪经济学理论和演化博弈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犯罪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犯罪者,与监管机构无稳定的策略均衡点,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需要宽严并济的监管策略,将监管成本控制在低水平的同时提高犯罪查处概率和刑罚强度。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管理者,其演化策略受普通参与者收益、互联网金融平台消极管理(如隐瞒、包庇犯罪行为)产生的非法收益、平台内控机制的投入、监管机构公信力和治理犯罪投入的成本、犯罪的惩罚强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洗钱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际反洗钱现状。随着国际毒品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及跨国经济犯罪(跨国偷税、跨国贿赂、跨国诈骗、跨国走私)的迅速增加,跨国洗钱愈演愈烈。根据金融特别行动工作组的专家估计,每年有数千亿美元进入洗钱系统。与此同时,跨国洗钱专业化和行业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许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例如律师、会计师、金融顾问等加入到洗钱行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总额相当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至5%。洗钱犯罪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会计人员挪用公款犯罪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案例调查,我认为当前会计人员挪用公款犯罪出现了新特征,主要有炒股犯罪型、投资犯罪型、赌博犯罪型、挥霍犯罪型等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单位牟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刘某通过虚构事实、私刻印章、伪造贷款凭证等手段骗取国家资金15万元,属于诈骗,那么究竟认定是单位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判断的依据应当依实质而非形式。文章借这个案例分析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洗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洗钱犯罪,1990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做了规定,虽没有出现"洗钱"的字眼,但一般认为它可以指洗钱行为.1997年刑法在191条专门规定了洗钱罪的罪状和法定刑,将洗钱罪的犯罪对象限定在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一、银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一)内部人员作案占比高。由于银行业务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所以了解银行业务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对银行内控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上的缺陷比较清楚的内部职员往往比其他人员更容易达到犯罪的目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银行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九成以上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的。(二)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狡猾。计算机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大多数犯罪分子熟悉计算机技术,可运用正常的操作规程,利用合法的帐户进入银行计算机网络,篡改计算机源程序或数据,这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