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炯菊 《黑河学刊》2011,(10):20-22
现代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抽象思辨的精神世界朝向事物本身,面向人的本真存在,转而朝向具体而现实的生活世界。现代形而上学运用主客体协调一致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思维形式作为研究方式,摒弃了传统形而上学以追寻终极真理为目标,以认识主体与客体分立的思维方式研究抽象虚幻的理性王国而建立纯粹认识论的片面性,构建出了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的意义指向,关注人的丰富性与价值意义,重视人与生活世界和谐统一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原嘉菲 《魅力中国》2010,(6):337-337
《谈谈辩证法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明确提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新论断,具体阐明了对立统一如何作为辩证认识和思维的根本方法,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统一,强调了辩证法的方法论功能,详细分析了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解释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管婧 《魅力中国》2014,(26):227-227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一)“物化”概念产生的具体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虽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也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卢卡奇先于马克思提出了他关于“物化”现象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理论,他认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具有的“拜物教”(商品结构中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或者说是使得人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物的关系)的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使得物化现象不断加剧。对于商品结构,卢卡奇指出“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灵魂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直到黑格尔之前,斯宾诺莎是实体观的集大成者,他超越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近代实体一元论的先河,黑格尔正是通过扬弃斯宾诺莎实体观,在辩证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命题,支撑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辩证逻辑应是逻辑而不是哲学,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对思维辩证法(思维领域的客观辩证法)的运用,是主观辩证法。具体概念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依靠认识的基本环节,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使概念越来越丰富;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发展的规律和范畴,都受着辩证法所揭示的最一般规律的制约;逻辑作为概念的辩证法和事物本身的辩证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有区别。辩证思维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之所以具备“开始”、“进展”、“目的”三个环节。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正是由于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和人类的认识的辩证法所决定的,也从而说明了三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然而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终结。人总要有形上之思的存在,形上之恩的存在,是人的超越本性使然,更是哲学存在的理由。形而上学与后形而上学是形上之思的不同样态。在当代,形上之思以“后形而上学”的样态存在,哲学自黑格尔之后进入后形而上学时代。  相似文献   

7.
“存在”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范畴,在哲学史上讨论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直没有定论。文章通过回顾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存在”的理解和发展,并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为基础,意在梳理自古以来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以及“存在”一词的不同含义,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异质的范畴与现象的连接必须有一个中介即图型,借此,范畴才能真正应用于现象;先验图型是从感性向知性过渡中主体的综合能力或先验想象力的产物,它不同于形象或图像;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是时间,因为只有时间既与范畴同质又与现象同质,十二组范畴各有对应的图型;康德图型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个康德知识体系建构、对于历史上一般与个别联系难题的独特解决以及对现代认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兰香 《发展》2009,(9):83-83
一、荀子礼法论的理论依据 (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苟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即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职责。从这一认识出发,他力图从人类社会本身来探求礼法等社会现象,而不诉诸于天命神权,从而改变以往儒家的“礼义出白天性”的观点。他认为,“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存在论哲学的抽象性和客体性的理论形态是依靠逻辑思辨而研究人的问题,具有遮蔽人、漠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倾向。而认识论哲学是存在论哲学的延伸与强化,整个传统哲学形态对人的失落是在认识论哲学中才充分暴露出来,都是脱离开世界历史的运动过程和人的辩证的实践过程去设定世界的终极本原。而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超越了包括传统的存在论和认识论哲学在内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终结了抽象主体性,确立了实践主体性,把对世界的终极本原的追寻置于人的生活实践中。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把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进而展开了人的哲学的合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1.
汤庆亮 《魅力中国》2010,(28):225-225
借助于自然语言,特别是借助于对于自然语,是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以至近代一些时候是西方逻辑发展的传统阶段;17世纪莱布尼茨提出建立一种普遍的人工语言,使用数学一样的精确方法研究与表达概念之间的关系;后来的布尔设计了一种命题逻辑演算;弗雷格构造了第一个谓词逻辑的演算系统;再经过罗素、希尔伯特、甘岑、哥德尔和塔斯基等人的工作,数理逻辑逐步得到产生与发展。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没有西方理性思维的发展,就没有今天越来越精致、严格与完备的逻辑学的繁荣。它的发展,对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语言学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燕宁 《魅力中国》2010,(32):246-246,259
哲学史上关于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尽管这种存在在哲学史中以不同名目表现出来。在近代哲学史中,可知与不可知更多地涉及的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如果就这个问题在笛卡尔和康德之间做一比较的话,比较的一个背景应该是经验论与唯理论(在某些情况下,这两派也可称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比较的基点应落在实体这一概念上,本文即在此基点上,试图对康德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做一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康德最终对此问题作出的带有调和性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约·狄慈根是一名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期的杰出工人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为哲学并不是提供现实世界的图景,而是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和方法,从实证认知上升到过程认知;同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作为认识论基础的不是人脑思维而是客观世界,思维的自然力只有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才存在.一反当时“回到康德去”“新康德主义”的错误浪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维君 《魅力中国》2009,(4):125-125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形而上学”则是西方传统哲学主体“哲学”的基本精神,本身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有很大的联系一以下简要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内容与西方形而上学精神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与分析了作为彤而上学伦理学的柏拉图理念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杨润娣 《魅力中国》2010,(6):324-324
生命就是存在,尼采向一切形而上学的理性思维发出挑战,提出要颠覆以往以否定生命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在感性认识领域中重新评估、判断一切价值,使一切生命价值都在生成中永恒地回归,他的哲学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继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开始于费尔巴哈,最终完成于马克思。正确地理解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批判所做的努力,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所揭示的哲学发展“圆圈”说,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哲学遗产。列宁立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哲学为例,说明了人类的认识是波浪起伏、螺旋式上升、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些“圆圈”,不仅对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为了研究的方例,把列宁的有关论述引在下面: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衷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有一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从青少年时期普罗米修斯式的自我意识主体到人本主义异化逻辑支配下的“人类概念”,再到他对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地理解,经过了三个较明显的认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贺君 《魅力中国》2011,(8):119-119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但是在英美刑法中对严格责任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都只是单从实体或程序一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严格责任不仅包括了实体上的意义,还包含了程序上的意义。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是指实体上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程序上实行举讧责任倒置,并允许被告对自己无罪进行辩护的刑事归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