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雪 《黑河学刊》2010,(1):67-6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体系在自身的没落和不断的内忧外患中逐渐土崩瓦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抵御外敌和对内强化集权统治的需要,清政府被迫进行了军事制度的变革,将八旗绿营兵制逐步转变成新军制,并建立了海军。虽然这一变革没有改变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也没有建立起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式军队,但它是中国军事制度以及政治制度变革的一次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迈进。  相似文献   

2.
今文经学在晚清复活,其传播流布,对士林的政治主动性和经世学风提供支持,具有启示和导向作用。今文经学的复兴是经世意识的寄托和表达。在营造经世学风、活跃思想上有相当的影响力,也是政治批判的思想武器和榫接西方思想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原因和西方列强的冲击,传统农业经济已陷入举步为艰的境地。对此,许多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农业的理论措施,兴起了一股重农思潮。  相似文献   

4.
海运是晚清漕粮运输的最重要方式 ,在此涵盖经济性质与政治性质的社会活动中 ,西方势力多方插手 ,以期最大限度地捞取好处。文章通过西方势力从对待运漕粮的谋划与实践、阻止与妨碍漕粮海运、漕粮改折与修改商约等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西方势力在晚清漕运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不应对这种作用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5.
暨南大学刘增合教授的力作《白银与战争:晚清战时财政运筹研究》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2021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将白银纳入考察视野,围绕晚清战时财政协济行动与非财政问题,重新发掘晚清咸丰朝以降之战时清廷财政制度嬗变之脉络,分析、阐释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即战时财政制度运作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未被前人重视的面相,以及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新治史体会。  相似文献   

6.
杨玉霞 《魅力中国》2010,(29):276-276
20世纪以前,山西的交通比较落后,主要是过去的老式道路和驿站。作为近代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在山西省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的,这时主要修建了正太路和京绥路,而且这两条铁路也是在清末民初才发挥作用。到了民国时期。山西省当局比较重视交通业的发展,对正太路进行了改建,还修建了同蒲、京包等干支线铁路;同时,修建了多条公路,国内航线也经过省会太原,所有这些使山西交通落后的状况有了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7.
孟文柱  孟月贤 《黑河学刊》2007,(2):79-79,84
中俄两岸人民之间的贸易活动于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在1922年,民间边境贸易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转入新的贸易时期。黑河与布市在边境贸易中竞相发展,不久,已经是黑龙江上、中游两岸的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并取代了库马拉,成为中俄民间边境贸易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研究袁世凯关于注重培养将才、建立系统的军事教育体制、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及学习国外先进军事理念等一系列的军事教育思想,在编练新军的实践中得以具体实施,大大加快了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和军事正规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尽管这次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为不容忽视,具有历史必然性。晚清时期慈禧专权、甲午战争惨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出现,对光绪帝力图改革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同时光绪帝能够支持戊戌变法并在这场变革中有所作为,对19世纪末晚清时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12,11(11):72-72
徐东甫,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是由母亲教养成人的。徐母聂氏,年仅30岁就不幸丧偶,但她是望族淑女,勤劳俭朴,生下四男,寡母孤儿,  相似文献   

11.
1851年至1893年是晚清外债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外债主要有为镇压农民起义举借的外债、西征借款、中法战争借款等。这些外债基本上是地方政府为军政需要出面举借的地方外债,数量少,利息高,并且几乎都与关税有关,此时清政府对举借外债持谨慎甚至反对的态度。这一时期的外债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相似文献   

12.
五口通商前后,顺应对外贸易和在华航运业的发展,外商经营的船舶修造业开始兴起.19世纪60年代后,这一行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并逐步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迈进.甲午中日战争后,英美商人在该行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随之步入多国外商经营时期.作为近代外商工业中基础最牢固的行业,外商船舶修造业的兴盛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晚清黑龙江沿岸的“合法”中俄贸易始于1858年《瑷珲条约》的签订。从1858年至1911年,晚清黑龙江沿岸的中俄贸易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发生和缓慢发展时期(1858年-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快速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03年)、继续发展时期(1903年-1911年)。晚清黑龙江沿岸中俄贸易的发展特点为:俄国始终处于入超地位;双方贸易始终是发展的;双方都是获利的,但俄方获利颇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曾有国家举债之事,但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制度上看,都并非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经过相关人士的译介,现代财政意义上的“公债”概念渐为晚清社会所知晓。“公债”的词义亦经历了由古至今与中西交汇的转换与融合演进过程。“公债”概念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清廷财政变革的实践过程。甲午战后,朝野逐渐对公债举借背后所关涉的国家财政制度、债权关系、国家信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晚清民初,现代意义的“公债”概念以及知识与制度体系逐步被塑造和建构起来。在国家财政制度剧烈转型之时,清廷亦展开了公债发行的艰难尝试与制度移植。  相似文献   

15.
16.
晚清苏南市镇研究,成果甚丰,但于市镇总体格局,缺乏全面系统的考察。除少数大城市外,一般市镇难以确定其经济地位。苏南地区的厘卡严格根据城镇商业地区的重要性及其商路设置,可以反映苏南主要市镇的经济地位。本文根据清代有关厘金史料,探讨了晚清苏南地区的市镇结构、商路情况以及民间银钱使用比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晚清使臣开始出现在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后的西方世界。斌椿、张德彝、郭嵩焘:戴鸿慈等9位使臣在其使西日记中对西方议会有着不同程度的记述。使臣们议会书写之特点与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所秉持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个性品质、精神诉求以及出国前后思想态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波 《魅力中国》2014,(11):66-66
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三原县,三原基督教会在基督教传入陕西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其晚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社会所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斌椿、张德彝、郭嵩焘、戴鸿慈等晚清使臣的议会书写主要保存在其使西日记中。通过对其使西日记的刊刻、收录以及引述等情况作一必要的梳理,以勾勒出其议会书写传播的大致轮廓。通过考察,不难发现:晚清使臣的使西日记在19世纪末受到知识界的普遍重视,其中所蕴含的议会记述亦由此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晚清衰世,人们抵御灾荒的能力严重萎缩,频仍严重的灾荒对晚清山东乡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和迁徙,性别比失衡,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降低,“灾民意识”严重,预示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