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城商行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内在逻辑,在剖析新市民金融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就城商行既有金融产品对新市民的适配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创新和延伸新市民服务场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效率、完善新市民金融生态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快推动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为贯彻落实文件相关要求,2022年6月,上海银保监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二条工作举措,要求上海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认识并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3.
<正>新市民生活质量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市民金融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愈加精细化、人性化。这其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容易被发觉。新网银行作为数字银行,具有先进的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吉光  李腾 《中国金融》2022,(11):18-20
<正>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面临的瓶颈约束,需要聚焦新市民金融需求与现有金融供给的不匹配问题,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形成新市民群体,其持续增长的巨大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日益突显。2022年3月,  相似文献   

5.
唐泽地  章五七 《银行家》2022,(9):70-72+6
<正>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为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3亿新市民将成为重要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新市民金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6月10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目前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魏鹏 《新金融》2022,(9):16-21
本文梳理了新市民群体发展脉络,从新市民住房租售、就业保障与收入分配等方面回顾了已有文献,以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为切入点,剖析了国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探索新市民全生命周期伴随式金融服务思路,通过提高批量获客黏客和代发业务渗透成效,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新生态。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以创新产品为依托,聚焦进城务工人员、高校高职两大新市民客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场景建设,延伸金融场景,丰富产品矩阵,以推进网点功能开放为落脚点,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金融+泛金融”服务,通过强化数字化服务触达,实现联动营销拓展效率倍增。  相似文献   

8.
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海省在2016~2021年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步伐。青海省金融机构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始了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质效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瓶颈。课题组在调研青海省金融服务新市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瓶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少金融机构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全方位为新市民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金融服务。3月25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或将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之一。伴随着监管指引的逐步具化,不少金融机构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他们致力于把综合金融和保险、医疗、住房、子女助学等金融支持服务拧成一股绳,全方位为新市民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金融服务。一张全新的、事关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地图”,正在徐徐打开。  相似文献   

10.
林扬 《金融博览》2022,(4):24-26
<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养老领域尤其是一条应当格外重视的赛道。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新市民群体的潜在金融需求收获了更多关注。对于有意把握其中发展机遇的金融机构而言,养老领域尤其是一条应当格外重视的赛道。养老保障需求突出总的来看,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集中于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其中,新市民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人怀揣着人生小目标,远离家乡,来到新的城市,成为了新市民。他们在创业就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都有着切实的需求。为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光大银行出台了10方面24条惠民利民具体举措,积极精准地为新市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以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供给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宋萍  王淼 《金融纵横》2023,(3):93-9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积极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能够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分析商业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开展现状,探讨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商业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弥补金融短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据统计,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2022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3月,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新市民”送上的一份特别的“金融礼包”。近日,银保监会在《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又将“要求提高进城农民等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列为一项重要内容。金融如何精准助力进城农民等“新市民”,实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系主任何婧。  相似文献   

15.
<正>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关键在于帮助新市民站稳脚跟。而教育是新市民在城市中立足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要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具体说来,一是要支持新市民更好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三是要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住有所居是民生之要,是让新市民真正得以扎根城市的基础。为了让新市民住得起、住得稳、住得好,中国建设银行从主动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到躬身入局参与市场培育,再到金融科技赋能信息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住房领域全流程闭环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近日,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中,  相似文献   

17.
李运 《中国金融》2022,(11):13-15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规模约3亿人,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是,当前新市民仍处在金融服务体系的边缘位置,获得的服务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这是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思考和推动的课题。近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建设银行从新市民服务痛点入手,围绕其进城安居问题,尽最大可能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系统性、可得性和便利性,帮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  相似文献   

18.
骆正斌 《中国保险》2023,(10):32-35
<正>“新市民”一词在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由此,服务新市民、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各个领域研究和服务的重点和热点。2022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3亿新市民安居需求的释放,政府应进一步放宽落户门槛、加大保障租赁住房的供给、在新市民购房方面提供便利;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探索轻资产模式;住房金融机构也应抢先试水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谈及新市民,曾几何时,“农村不想回、城市留不下”成为很多人的真实心理写照。这也导致“尽快实现安居”位列新市民心愿清单中的TOP?1。为了解决新市民的头等心愿,面对3亿新市民安居需求的释放,无论是政府、房地产企业,还是住房金融机构,都应该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金融供给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涉农信贷总量弥补乡村振兴资金短板、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量等方面总结了定西市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现状,指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困境有服务目标不明、服务意愿不浓、服务对象不强、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协同不够、服务手段不新、服务机制不全,并提出找准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多元化金融需求、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力度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