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始终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荣,以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耻,才能使党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实现执政为民,从而承担起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行之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年代的历程,8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仅用了短短20多年时间,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机关报的里程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3.
《黑河学刊》2006,(4):I0001-I0001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总结我们党85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其长期的执政实践经验表明,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落后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文章结合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85年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当前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就要紧紧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来进行。这是因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  相似文献   

7.
许传真  马瑾 《魅力中国》2011,(21):11-1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是什么?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均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表述现已明显的滞后了,因而有必要丰富发展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体现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用以正确指导全党的实践,“这是我们事业胜利最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当今中国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纲领。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并系统论述了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讲话》的第二部分,谈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前进方向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两创”到“两富”,目标新在哪里,对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方军 《特区经济》2005,(12):287-288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提出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代表们在论议国事时的核心话语之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共享与和谐     
辛向阳 《当代陕西》2006,(12):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把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结合起来.能否实现这"两个结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地解决了"两个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吕秋霞 《发展》2008,(9):63-64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才能提高战斗力和领导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更有力的步伐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创新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也为  相似文献   

18.
李连成 《发展》2003,(3):4-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主题,深得民心党心,顺应我国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小康”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美好理想,是广大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热切向往、喜闻乐道的社会理想和与切身利益相关联的民族理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提出了“三步走”的中国现代化方略,在历史条件和理论内容上,既有一以贯之的一脉相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奋斗历程,对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了深刻的论述,《讲话》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支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者和经营管理者,更应该这样要求自己,那么,如何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呢?  相似文献   

20.
丁成沛 《发展》2011,(9):88-89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90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