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科学创新的主要力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合作伙伴。通过分析高校在企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高校科研工作必须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建立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科研管理机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指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并介绍了面向技术创新的高校科研管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鲜明特征,指出要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释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实技术创新工作要坚持三个结合,其着急关键在于企业要树立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系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霞 《经济师》2002,(5):148-149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国家创新系统的支持和保证 ,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因此 ,研究国家创新系统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技术创新工作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围绕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增强意识。明确思路,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能有效协调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要搞好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经营者要对环境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能及时应变,不断创新,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识。本文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几方面探讨了中国企业面向新经济的管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在黄石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要分析存在的三个矛盾,找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围绕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突出特征,是强调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是一个整体过程,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工作和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但是,由于“面向”和“依靠”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要靠技术创新,但传统的技术创新是以商业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在整合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的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构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实现模型,这个模型由战略支持模块、创新来源模块、选择协调模块、设计\开发\生产模块和驭险模块5个功能模块构成,这5个模块的合理运作将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创新战略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总的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信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造就千变万化的市场,必须要坚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机制、产品结构调整和管理科学、产品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把技术创新始终作为企业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经营信念。企业信息人员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国内外技术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为企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江洪 《当代经济》2008,(8):28-29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建立系统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营造鼓励自由创新的氛围,满足技术创新型人才多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工作中占有首要地位,因为只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才能有效地开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都建立于五、六十年代,企业内部组织虽较完善,但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我们在此重新提出建立组织系统,是根据技术创新需要,重新协调和组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保障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功实施。可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组织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经营层和生产层。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技术中心和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是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基于对“里昂惕夫之迷” 的合理解释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其中,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一直是国外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1979年,德国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进行调查,把理论研究转向面向企业的应用研究,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芬兰、挪威、瑞典、澳大利亚等也大都在1979-1989年间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调查。  相似文献   

14.
薛平 《经济师》2000,(7):41-4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1999年8月中央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的,同时指出,在推进技术创新中,要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本文就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理解并结合江苏扬州企业技术创新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一、搞好体制创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以,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更要有体制的创新来促成。体制创新之一是在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入手,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然后结合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条件,给出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我们认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着市场转;政府也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  相似文献   

17.
曹玲 《技术经济》2012,31(8):70-74
从政府、企业和市场机制三个层面分析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总结如下:韩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进行计划引导和设立法律规范、制定和管理政策以及明确政府部门职能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不断加大研发领域的投资力度、建立企业研究机构和强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助推器,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进程。最后提出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要营造适合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制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扶持政策等;企业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要引导企业把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十五”期间,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所有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健全技术中心,其他有条件的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要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省里将择优扶持86家大中型重点企业,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带动行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辐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知识、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如何准确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进行探讨。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涵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同时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定性、定量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20.
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意义重大.笔者就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及当前要集中抓好的几项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