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认为要解决北京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集体土地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的长期变革,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最终通过创新集体土地制度使农民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乡镇企业制度和城乡关系制度改革突破通论孟令伟土地是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农村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因而土地关系构成农村生产关系的基本方面;乡镇企业既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和主要新生长点,又是农民走向非农化的重要途径;城乡关系则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议题:"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激发农村活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刘守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土地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土地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过去30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为什么?从土地制度变革和国民经济关系来说,土地制度变革分成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的否定之否定--纵论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土地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俄罗斯近几个世纪的发展变革中,土地问题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俄罗斯土地制度的变迁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与俄国集权传统相适应,俄罗斯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都是由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本文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旧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当前时期,全面阐述论说俄罗斯土地制度否定之否定式的两次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乡统一土地管理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限制土地流转、集体所有者主体缺位、土地承包权仍是动态的、农户使用土地没有物权、城乡土地制度不统一等,并对应地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信念-目标-情境-工具”的制度分析框架,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逻辑。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921-1948年,以救国为目标,塑造农村包围城市的城乡关系;1949-1977年,以兴国为目标,构建农业支持工业的工农关系;1978-2011年,以富国为目标,形成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2012年以来,以强国为目标,进一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及相互融合的工农城乡关系。第二,总体而言,21世纪之前的工农城乡关系主要表现为以经济为重心的发展格局,而21世纪之后的工农城乡关系则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第三,中国工农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守信念,在制度目标的设定中坚持长期目标的一致性和目标实现的阶段性,在制度工具的选择上则注重实施策略的互补性与土地制度的中心性。第四,新发展阶段的制度目标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工农城乡关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制度工具选择的起点是破除二元分割,前提是开放村庄,重心是发展县域经济,路径则是深化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7.
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把二元结构“填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城市和农村一块高一块低,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个体制是扩大城乡差别的加速器或者说是挖掘机,不改革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对现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林权制度改革的话,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刘爱梅 《农业经济》2022,(4):115-116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阻碍了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对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淡化城乡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属性,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使用权利,不因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快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征地制度已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被征地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从征地类型的界定、农民的补偿安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征地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人口双向流动有助于加速城乡融合,但现阶段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不稳定性,单向流动仍然在多数地区占主导,为改善这一现状,需构建有利于人口双向流动的融合制度体系。为此,一要从户籍制度入手,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福利。二要加大对土地制度改革,让土地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三要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构建更为开放包容农业经营制度,吸纳新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治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家骊 《山西农经》2022,(13):18-20
我国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因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土地资源承载着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极具必要性。文章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总结了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阻碍作用,提出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土地要素流动,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主要有13个重要观点,包括: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摸清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农村居民点不断扩张成为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注意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土地利用规划应与交通规划相协调,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土地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农地产权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地票交易制度是一项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制度,补偿问题是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重要因素,集体土地上建设公租房与小产权房是不同的概念,我国土地督察制度实际是三种权力监督模式的结合,征地冲突风险评估主体有待完善,"十一五"时期多重因素导致我国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和加强农户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土地要素配置对城乡融合影响,为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一条可实现路径。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市场化相比计划配置存在帕累托效率改进,土地市场化尤其是农地市场化对城乡融合产生直接且显著影响,并在政府行为与城乡多维融合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城乡融合导向下中国土地要素配置的现实取向应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但须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即发挥市场效率优势和激发政府公平优势,并通过系统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变革促效率和质量变革,最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地区二十余年的经济增长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的。土地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这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国家向土地权利主体让渡权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对土地资源配置要求,找出影响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构建的制度性障碍,为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1)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2)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制度性障碍,建设和完善土地征用市场、国有土地(废弃地)流转市场、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城乡统一居住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世纪之交,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必须纵深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变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机制。近年来,我省在农水、林业、农机、乡企等方面的改制,已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而农业税费制度改革,亦进入了试验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全省各地进一步的探索、完善和推广,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农村经济体制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与征地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一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过渡性区域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迅猛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日趋强烈 ,由此所激发和暴露的城乡结合部发展与建设方面的矛盾十分引人注目 ,城乡结合部的耕地保护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土地、经济与地理等多门学科研究的热点。一、城乡结合部征地制度的缺陷分析一个合理的征地制度 ,应是一个公益性、公正性的制度安排。所谓公益性是指征地权不应滥用 ,应严格限于公共目的 ,即为…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吴文杰一、思路的引进在新中国建立后4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经过了比较曲折的变革,呈现出一种阶段性迂回轨迹。土地制度变革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反过来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农村...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成都市“联建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地震灾后重建的需要和宅基地流转受限的现实,促使成都市"联建房"应运而生.从表面看"联建房"政策是为解决农民灾后住房重建的资金来源问题,但从更深层意义看,"联建房"政策是政府以制度供给方式支持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举措,实现了灾后重建与宅基地流转的结合,与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相符.在"联建房"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应通过制度创新提升"联建"政策的法律效力层次,明确"联建"合同的法律性质,保证制度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