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丰田公司的成功,T P S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生产方式)迅速风靡全球。自大野耐一创造TPS以来,TPS就一直以开放著称,介绍和探讨TPS的书籍层出不穷,提供TPS培训与咨询服务的公司与专家数不胜数。无论是中国的著名制造业企业还是欧美跨国企业巨头,都在学习和借鉴TPS。然而,到目前为止,在生产管理方面,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出现堪与丰田匹敌的公司。TPS的基础与真谛究竟是什么? TPS的背后究竟还有哪些人们尚未看透的东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在北京采访了日本中部产业连盟(简称中产连)TPS专家佐佐木元先生。  相似文献   

2.
施炜 《中外管理》2007,(10):92-93
中国企业真正需要学习的,同时也是最难学的,是TPS技术背后的管理思维,以及系统性的管理逻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赵晓 《中外管理》2010,(4):18-18
丰田,一个被日本甚至被全球视为神话的汽车品牌,其管理方式被各国企业竞相学习与效仿。关注质量,依赖质量,一直是丰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但是,近期愈演愈烈的汽车召回事件,彻底将丰田拖入了深渊。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05,(12):116-117
压轴是好戏。《中外管理》年会最后一场直击“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尤其妙语翻飞.精彩纷呈.令人大呼过瘾,不亦乐乎!热闹之中.方家们仅仅是在争论概念吗?其实它拷问的是一个阶层的社会价值和它存在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中外管理》杂志相识九年,与中国女企业家相伴九年。在创刊200期之际,让我们倾听中国女企业家协会赵地会长的两个“九年故事”……  相似文献   

6.
杨光 《中外管理》2006,(9):56-61
凭借独到的制造体系,丰田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稳定的成长,与坚实的竞争力!身为“世界工厂”却面临“利润危机”的中国企业,没有理由不去丰田学习制造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2007年,保持了70多年没有变动的世界汽车前三名的座次终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日本丰田把福特挤了下来,成为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相似文献   

9.
10.
《中外管理》2007,(1):14-14
2006年12月4日-11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并与北京中产连企业管理中心再度合作的“《中外管理》赴日研修考察第二团”取得圆满成功!有了“第一团”的成功,企业参与第二团更加热情踊跃,共有50位企业家结伴前往日本丰田本部考察,并与日本生产管理专家进行了直接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丰田生产方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中外管理》2006,(10):12-12
读“丰田”:从改变自身做起 看过《中外管理》9期的《丰田的制造之魅》一文后突然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敌人在外还是在内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认为敌人在外,而不愿承认自身有很多的问题,或是相信解决了外部的敌人,自己就会安全。而这种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已在坑里,就不要再往下挖了!  相似文献   

13.
丰田生产方式作为先进生产制造系统的代表,被众多企业所模仿.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所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相关问题给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中国企业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7,(10):86-89
随着丰田一枝独秀地称霸全球汽车业,几乎全世界制造业都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s Production System,也称精益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众所周知,丰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面临着成立七十多年来的第一次亏损,截止三月份,丰田亏损约17亿美元,这是过去不曾发生过的事。丰田如何面对?或者说,丰田面对危机的做法,有哪些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的?在日本丰田学习考察的八天里,我们接触了不同层次的丰田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感觉有很多地方对我们过冬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18.
著名企业风险管理专家陈晓峰日前就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开展风险管理接受媒体采访。他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他指出.首先,风险管理认识要上去。需要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形成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传 《新企业》2000,(9):9-11
  相似文献   

20.
《中外管理》2011,(10):24-24
→企业家如何自我保护?这是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经营的核心问胚,也是《中外管理》长期关注的重要命题。从1995年到2001年,每当民营经济面临重要考验的时刻(前者是中国经济开始宏观调控不久,后者则是中国加入WTO),《中外管理》都在“官产学恳谈会”上就此命题进行深入探讨。而“想大事,做实事,不出事!”则是2001年“第1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杨沛霆总编对企业家的重要建议之一。虽然这“三事原则”是《中外管理》长期秉持的核心理念,但此时提出则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