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梅的家     
伦子 《华商》2014,(12):45-46
红梅两岁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2.
贺大卓 《商》2014,(1):19-20
叛逆、直率的王雪红是企业界的“异类”。她和父亲王永庆性格最像,但不愿加盟父亲的王国;她是位“女强人”但又懂得充分授权;她旱先对宗教充满狐疑,现在企业的核心高管却都是宗教信徒。  相似文献   

3.
易云 《大经贸》2005,(11):93-93
1996年9月2日,宋宇宏永远记着这个日子。就是那一天,她结识了完美。相遇宋宇宏与完美的相遇之缘,始于其父亲。宋宇宏父亲的老胃病,就像一块巨石,二十多年来,压得她喘不过气。尝试了各种方法,用尽了各种新药,可病情依旧反复。这回父亲的老胃病又犯了,已经有半年了,父亲整个胃粘膜大部分都已脱落,青岛山大医院医生的建议是:切除!就在宋宇宏焦急万分、束手无策之时,她接到了一个给她介绍完美保健食品的电话。当时,宋宇宏内心很是矛盾:“父亲用了那么多的药品都不见  相似文献   

4.
在外人看来,身为“经营之神”的女儿,王雪红是含着金汤匙出世的。但对王雪红来说,身为父亲三房妻室的9个子女之一,创业没有得到父亲一毛钱资助,“王永庆的女儿”曾经是她耿耿于怀的名分。现在,“最像王永庆的女儿”又是外界给她最多的赞扬。去年10月,91岁的王永庆辞世,王雪红表示,父亲留给自己最大的遗产是他的精神追根究底,不怕困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5.
亏了1000万,桂花难飘香王燕毕业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1997年又到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王燕的父亲是一位桂花种植专家,多年前他在广元苍溪的大山里发现了"日香桂"新品种,靠着经营桂花,家境殷实。大学毕业后,王燕在成都多次求职碰壁。她笑称自己是被"逼"上  相似文献   

6.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穷困的农村家庭,家里住的房子还是茅草屋,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即使脸朝黄土背朝天拼命地干活,日子过得仍然清贫。在她5岁那年的大雪天,她和父亲上街时,见到有卖包子的。饿极了的她就拿了个热包子,以为父亲很快就付钱。谁知,人穷志不短的父亲将她痛打一顿并怒斥为贼。受了委屈的她从那时起就在心里暗暗立志,长大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赚很多的钱,一定要成为有钱人。8岁那年,又是大雪天,她和父亲拉板车去街市卖中药。山路崎岖,加上下雪天路又滑,车轮一颠簸,父亲随板车一起翻滚到路沟。要不是一棵大树挡住了父亲,他就可能掉下深沟丧命。这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结识"万洁布走好创业第一步她叫魏吉,今年23岁,是新疆库尔勒市人,从小到大她和父亲先后经营过茶业、批发过日用品,生意做了不少,但都是本小利微。虽然一直在父亲身边,但魏吉不想依靠父亲过生活。她想:"只有  相似文献   

8.
《经贸世界》2004,(11):28-29
2004年的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又迎来了全国保险行业“保险之星”和“十大保险明星”群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江北营销员法妮娜就是全国保险行业的300名“保险之星”之一.有幸赴京授奖。她回到重庆后.记第一时间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9.
《光彩》2017,(3)
宗馥莉:娃哈哈宗庆后之女 娃哈哈集团独女宗馥莉是“娃哈哈帝国”的“钦定”接班人,媒体对这位民营企业家二代、富家女的评价多是正面词汇——严肃、利落、勤奋.据媒体报道,她几乎是公司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她的“工作狂”劲头跟其父简直如出一辙,并与父亲几乎同样的强势、果断.历经多年的打拼,辅以父亲的悉心培养,宗馥莉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王国”——2014年成立了“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  相似文献   

10.
重庆火锅是重庆的“城市名片”,她让每一个去过重庆的人一饱口福,也使很多没有去过重庆的人心驰神往。它的征服力、侵略力让麦当劳、肯德基这些世界连锁巨头刮目相看。由重庆巴将军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家推出的“渝派火锅吧”,再次掀起重庆火锅研究热、消费热、加盟热和文化热。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的一天。重庆读者肖小姐致电本刊编辑部,讲述了一件她碰到的烦心事。她于前日在重庆某商场购买了某品牌打折服饰一件,回到家后满怀喜悦地在镜子前看自己穿上新衣的样子。想着约会时自己突然以一个新形象出现在男朋友面前。一定能给男朋友一个惊喜,她的心里便觉得甜滋滋的。 当她剪下服装吊牌时无意中发现吊牌的价格标签竟然是不干胶贴上去的,好奇心驱使她揭开上层的不干胶。没想到。在上层“658元”的价格标签下,赫然贴着一张“428元”的价格标签。她一下子想到,自己肯定上当了。商家是在提高价格的基础上再打折的。想到这里,她的好心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恰逢“315”前夕,为了弄清事情真相,维护读者权益。编辑部连线在重庆出差的本刊记者舒歌,安排他与肖小姐一起.全程参与此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彭靖 《商界》2007,(7):I0002-I0004
李汶阳偶尔会叫父亲“李二哥”。 父亲陪她去购物。商场营业员总在一边偷偷怂恿她:“买!使劲儿买!这老头儿肯定有钱!”——只因女的俏,男的貌似大款,故有此说,让父女俩哭笑不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金凤 《致富时代》2012,(9):60-61
李惠月来自西安农村,1998年,19岁的她高中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第二年初夏,她的爷爷得了脚气病,想穿一穿早年的草鞋,可是草鞋早就已经绝迹了,父亲听说后就为爷爷编了双草鞋,爷爷穿上一试,开心地笑了。李惠月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对父亲说:"你给我编20双草鞋吧,我想拿去卖!"父亲没答应,说这年头有谁会买草鞋?但李惠月不依不饶,父亲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带着她割回了一背篓青草。晒干后,父亲把草搓成细绳,她跟着父亲学,两人半天工夫  相似文献   

14.
为新中国画别开生面——纪念我的父亲逝世三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前,年仅二十几岁的父亲即在重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但是展出的《战火中的难民》、《嘉陵江纤夫》等一大批作品,已初现父亲在艺术上的大胆追求探索。融会中西技法而革新中国绘画的风采,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重视。徐悲鸿先生看后亦赞不绝口,并挥笔题词:为新中国画别开生面。父亲以“胸怀远志,不畏近难“为座右铭,在人生旅途上走过了短短的五十六年。他胸怀的“远志“就是要进行中国画革新的探索,“为新中国画别开生面“。为此,他不仅努力学习优秀的  相似文献   

15.
<正>吴美霞是一个善良憨厚的山西姑娘,高中毕业后在父亲的诊所帮忙。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精通五代单传的乾坤推拿点穴术,对风湿骨病的独特疗效远近闻名。吴美霞耳闻目染下,渐成父亲的得力助手。父亲年迈,诊所逐渐由她一人打理。她待人热情,医术高超,点穴技法独特,  相似文献   

16.
在文人眼里,她是“款姐”;在个体户群体眼中,她是“儒商”;她对自己的定位是——25年前,她的一曲《采蘑菇的小姑娘》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如今,年已四旬的她经营着一家很有特色的酒店,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弯弯的小路》,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的创作。写作和经商的双重丰收使她拥有了作家、老板的双重身份,而且成为辽宁省兴城市政协常委。破灭的歌星梦李丹从小就想当歌星,但这个梦最终成了水中月。李丹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县农村。经济困窘、营养不良,把她压缩成为“小不点儿”。李丹的父亲是当地的文化人儿,编词作曲吹…  相似文献   

17.
谷虹 《华商》2013,(12):20-25
角色的转变 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关红梅从小与诗结缘。出生在新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出语惊人:水龙头没有关紧,她会对妈妈说:“水龙头流泪了!”爸爸睡觉偶尔打呼噜,她会对爸爸说:“昨天晚上打雷了。”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说她将来可以当诗人。  相似文献   

18.
心理聊吧     
《光彩》2008,(4):60-61
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我父亲前不久因车祸去世,这对我们全家的打击非常大,尤其是我母亲,感觉她一下子老了许多,才50岁却像年逾60。最近几天,她开始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话,一会儿像是和我父亲商量生意上的事,一会儿又像是在交待店员做什么(我们家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餐馆,平时生意还不错)。她还告诉我们,父亲没有去,  相似文献   

19.
进入易趣网,点击小吃,排名第一的就是小玲子的Hotfood重庆小吃店。进入小店,颇富卡通特色的网页设计赏心悦目。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摆满了货架,让来访者应接不暇。热辣的重庆小吃让人口水直流,顾客的留言洋溢着对小店的喜爱,真是一个红火的美食店。“斑竹”小玲子本名叫胡小玲,是个喜爱小吃的重庆女孩。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美味的小吃,她想在自己熟悉的互联网上经营重庆小吃。小玲子是学营销策划的,经过调查,她仔细权衡了网店对比现实店铺的优势。首先,网店的成立相对简单,没有繁琐的申请与登记注册程序,也没有店铺选址及地段优劣的困扰,只…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我以前在你们店里买了一张沙发,现在它的一条腿掉了。我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帮我修好?"夫人,您什么时候买的?"有10年左右了吧。"我跟父亲说明情况。父亲吩咐我告诉她,我们下午就到她家里去修沙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