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1978-2011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对收入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9599,短期弹性系数是0.8396,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显著。必须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市化水平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大,城市化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运用重庆市1985——2009年的数据,在对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收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出了实证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短期内,主要体现为农民实际收入对实际消费的影响作用;在长期,则主要体现为实际消费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因而,要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实现扩大内需目标,就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1985-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剔除价格因素,考察了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的变化情况,引入虚拟变量,建立收入与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利用协整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采用协整的理论和方法,对江苏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进行分析,探求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对收入与消费取对数形式后,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城乡居民的长期消费弹性分别是0.78和0.76,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暂时性收入的消费弹性大,并估计出具体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鼓励信用支持性消费等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理论,对1978—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长期中,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消费需求不振,生产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对1982年以来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的变动情况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藉以剖析收入不确定性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中的作用.河北省的分析结论对于我国其他省份具有重要的样本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1978年~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及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其变化过程,得到他们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仅只看短期发展状况,更要从长期角度去建立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检验——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本文选取最低、低、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高、最高共7个收入群体1985~2006年共计22年的收入、消费和物价指数数据,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环境及相同的时间段内,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协整理论对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短期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本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整理论,对1981-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实证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对1982—2005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误差修整系数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最后得出结论,要有效促进湖南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基于墨菲等人工业化理论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墨菲等人的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居民特别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购买力不强仍然是阻碍工业化进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合理要素价格的形成,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四川省城镇居民历年来收入与消费的实际数据,结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持久收入与消费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持久收入与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短期动态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全才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2)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致使人们常常会把收入的不公平和教育的不公平联系起来考虑,而通常我们衡量收入不公平是用国际通用的收入基尼系数.同样,对于教育也可以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它的公平程度,收入基尼系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别代表收入和教育的公平程度.运用这两个系数对两者进行协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收入公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以1978—2008年上海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展开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要刺激居民消费,必须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的较快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和有效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