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我国银行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是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专业银行作为经营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贯彻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政企分开的原则;第二,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银行从原有体制中分离出来后,专业银行就开始按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运作,如果专业银行在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初期就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这是不符合我国实情的。因而,必须通过初期改造阶段,选择初期运作方式,积极、稳妥、慎重地将专业银行推向市场,实现平稳过渡,专业银行才能真正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经营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各国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经营效益问题,并把盈利性作为其经营的重要原则确定下来。我国过去的国家专业银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其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相对较差。正因为如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央提出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并于1995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目前我国国家专业银行虽然从形式上已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但其经营管理与商业银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营效益也普遍较低。所以说,提高经营效益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  相似文献   

4.
<正> 在考察专业银行经营行为及其准则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前提,这就是中国专业银行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支配,其基本属性是实行独立核算和企业管理的经济实体,所以其经营方针是既要完成国家赋予的一定的宏观调控任务又兼有政策性银行与企业双重属性,而不同于类似西方那种纯粹的商业银行,只单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这一前提就决定了我国专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行为准则:即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它要追求盈利,讲求成本,但对盈利的追求要服从国家计划和宏观政  相似文献   

5.
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以后,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原则,作为农行城市行营业部,主要是经营城市金融业务。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稳健发展,必须改变城市行业务滞后现象,扬长避短,加速向商业银行转化。笔者认为,城市农行营业部要实现稳健发展必须抓住组织存款、强化管理、优质服务、求效益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专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实现专业银行的企业化。专业银行系统管理按企业化原则进行改组,各专业银行要形成新的上下级关系。这一步改革的核心是经营分散化,使每个专业银行基层具体从事存放款业务的机构,变为真正的经济实体、独立的企业法人,以经营为目标。专业银行之所以要企业化,按企业化原则改组条条与块块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专业银行的分工基本上是以对象原则为主资金原则为辅来设置的,即首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专业银行,每个专业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形成了几个金融条条。其次再根据经营资金的不同对专业银行的业务加以分工。但是按照经营资金的不同所进行的分工是很不彻底的,比如在规定建设银行专门发放基建贷款的同时,又允许其他专业银行的信托公司发放基建贷款和从事投资业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目前已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确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转轨变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保险公司经理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国家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的目标。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讲求自身效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迈进呢?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八个转变。一、在观念上,必须由不敢提自身效益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银行的收入是对企业利润的分割,追求银行自身效益必须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而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效益的提高,把所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片面地把发放多少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政绩”,而这种所谓的“社会效益”,往往是银行在丧失经营自主权,牺牲自身效益换来的。例如在  相似文献   

10.
专业银行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就目前的状况看,在这一过程中至少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服从国家宏观调控与自身经营的关系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改革目标,客观上要求专业银行按商业银行的指导原则,在思想观念、经营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否则就不适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的几个观念杨采育《商业银行法》已于1995年正式颁布实施。它标志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已步上金融法制的轨道。各专业银行应认真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进行各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2.
<正> 特区专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是由创办特区的目的和特区的经济性质、经济关系及管理体制等所决定的。按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的论断,本文试对特区专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异于非特区专业银行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开辟性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特区“四个为主”及外向型经济的需要,经过多方面实践,特区金融业蓬勃发展。目前在经济特区,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以外资银行为支柱,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后,形成了一家中央银行和四家专业银行的我国现行银行体制,并贯彻政企分开的原则。这一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示,中央银行的功能正在发挥。但是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看,银行体制还需有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仅就现行城市金融体制如何进行改革,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一些构想。目前在四家专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专业银行。根据1983年会计年度决算表的资料推算,如果以四家专业银行的收付金额总和为100,其中中国工商银行要占70%以上的比重,如果除去中国农业银行的收付金额,则中国工商银行要占到85%以上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那就是,偌大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如何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我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进一步明确专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及时卸掉身上的宏观控制职能。自1983年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专业银行为主体的新的银行体制以来,我们在法律上确立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经济的地位,专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也在向企业化经营的方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专业银行转轨中资产营运“三性”指标考核体系的构想刘先刚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目的是实现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个目标的最佳组合。本文试图用量化指标建立资产管理原则的计算公式和几何图形,这对正确评价影响专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内部因素和总体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6.
论同业拆借市场的依法构造和管理王毅洁《商业银行法》的颁布施行,为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实现依法治行、依法经营铺平了道路。该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从事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之一,并对同业拆借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目前人民银行对商业...  相似文献   

17.
专业银行经营商业性业务的风险问题秦宇峰,陈安心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国有专业银行开展商业性业务经营势在必行,并将遵循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经营目标、管理方式和经营原则,开展各项业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可能遇到各种风险也是意...  相似文献   

18.
一、银行对其验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定位问题 1.必须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原则. 第一,银行验资是"国家专业银行"的特殊地位所引发出来的.在我国计划经济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专业银行对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担负着划拨的职能,因此一些行政法规、规章赋权专业银行对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金进行审验并出具"资金信用证明".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专业银行既不是完全的商业银行,又不是完全的政策银行,按照这种思路改革专业银行,不能不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专业银行体制虽已建立,但通过运行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专业银行的宏观管理与企业化经营、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的矛盾上。专业银行运行中面临的这三个矛盾,既是专业银行改革的难点,又是专业银行改革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观点已提出多年,这一观点曾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被党中央、国务院所肯定,并广泛付诸实施。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专业银行能否以企业化作为改革方向,以及如何实行企业化改革等问题始终存在意见分歧。特别是在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