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广泛投入和应用。然而,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这些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资源载体将迅速枯竭,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国际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供给安全是国家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十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苏洁 《企业导报》2012,(19):139
贵州具有丰富的再生能源,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对于促进贵州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贵州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提出贵州发展再生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贵州发展再生能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晓梅 《价值工程》2012,31(13):2-3
2010-2020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榆林经济能否转型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榆林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榆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榆林经济的未来。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榆林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榆林能源产业今后十年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能源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世界各国强化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新的大规模的能源革命必然到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必须从国情和能源实际出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为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型能源工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自从70年代初期发生了能源危机之后,能源问题便开始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为了满足制订和评价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各种能源规划模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能源形势的发展,人们所关心的能源问题的重点也在变化。相应地,能源规划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当然,这种完善和发展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7.
从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光伏发电将实现从补充常规能源到部分替代常规能源再到替代常规能源的角色转变。目前世界光伏产业以31.2%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发展,位于全球能源发电市场增长率的首位,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以上,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各国根据这一趋势,纷纷出台有力政策或制订发展计划.世界光伏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可再生能源枯竭等问题,世界各国纷纷把开发新能源和支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战略."绿色环保"、"低碳"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新发展愿景的"基轴".  相似文献   

9.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8):13-13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现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国家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限制作用逐渐显现,大力发展以牛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选择。——科技部部长万钢  相似文献   

10.
李卓娅 《价值工程》2012,31(23):10-11
随着我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能源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然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高速增长却带来了能源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能源利用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析国内外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很多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或者再生周期较长,能源的这一特点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如果实现对农村这些可再生能源的积极利用,将会大大解决我国能源消费紧张的问题,因此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过去近20年里,产业结构的变动是我国经济增长一个显著特点。产业结构变动不仅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也对能源消费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统计指数分析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一、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用统计指数分析法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能源消耗密度不同,如能源密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且上升较快,能源消费需求也会因此有较快的增长。本文中,产业结构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下,国家发展中必需的能源发展战略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我国不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发展战略来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节能减排,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根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统筹规划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实现和促进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甘肃省的能源结构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提出立足甘肃省的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能更好地指导甘肃省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愈加凸现,如我国百万美元产值的单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日本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近期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热门话题。国际,美国奥巴马政府把能源新政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推出,其经济复苏的法案中,约400亿美元用于能源传输和替代能源的研究及节能产业的发展。英、法、美、德、日等国也出台了各自的新能源计划。国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把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  相似文献   

18.
李玲  姚建兵 《经济界》2022,(1):35-40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06年~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方程分析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能源消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也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此外,不同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存在区域差异,但是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弹性系数却不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能源消费,北京与国际标准差距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沁芳 《数据》2001,(12):19-20
能源是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动力保障.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0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11.5万吨标准煤(按等价热值计算,以下同),比1990年增长了54.87%.但是,能源在生产、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大,而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性质取决于能源的种类和生产工艺、使用方式等.能源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能源应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北京市的能源系统正面临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使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支持首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北京真正成为环境优美的世界一流的大都市,这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源现状及政策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及经济结构的改革,驱使能源消费迅猛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能源开始供不应求,并且在未来几年可能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同时,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发电输电效率低下等因素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的态势程度,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正面临“动力”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