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燃烧加热地面试验设备存在的工质污染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燃烧加热污染空气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飞行马赫数Ma=6.5,当量油气比ER=0.6为计算基准状态,分别对纯净空气和污染空气来流下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整机流场和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燃烧化学反应模拟采用了改进的H2/O2七组分八方程模型,湍流模型为标准的 k-ε模型,并采用直连式燃烧室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方法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纯净空气来流,污染空气来流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和比冲均有所下降。(2)采用酒精燃烧加热器的前提下,来流参数匹配静温、静压、马赫数时,发动机性能与纯净空气来流下的结果最为接近,而匹配总温、总压、马赫数时相差最大。(3)来流参数匹配总焓、静压、马赫数的前提下,采用氢燃烧加热器时发动机性能与纯净空气来流下的结果最为接近,而采用甲烷燃烧加热器时相差最大。 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 (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 (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2 m-2 s-1和-0.75 μmol CO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2 m-2 s-1和-1.27 μmol CO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农业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主要产生于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集约化牲畜饲养活动,导致水土污染。同时过分集中的工业所引起的污染,如烟雾、酸雨、污水、CO2增加,含氯、氟物的排放,臭氧层的破坏,也都影响和威胁到人类和整个生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了用数学模型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对我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分别设置变量,确定了447个参数。 种植业:设8个变量,宏观控制粮、油、菜的产量。X1——玉米种植面积;X2——水稻种植面积;X3——高梁种植面积;X4——大豆种植面积;X5——商品菜种植面积;X6——花生种植面程;X7——西瓜种植面积;X8——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核算马铃薯碳足迹,分析马铃薯碳足迹变化特征,探寻碳减排途径,为农业固碳减排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2011—202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研究分析各种植区以及省级马铃薯碳足迹年际变化和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为马铃薯典型种植区提供减排建议。结果 2011—2020年中国省级马铃薯碳排放总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在时间尺度上,马铃薯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77.5kg CO2eq/hm2P<0.01);单位产量碳足迹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129t CO2eq/t (P <0.1);在空间尺度上,北方一作区和西南单双季作区的马铃薯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处于正增长状态,马铃薯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在除甘肃、新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减少状态,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在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中,肥料(77.72%)是马铃薯种植阶段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膜(9.64%)和灌溉(8.46%)。结论 综合比较马铃薯各地区的碳足迹发现,西南单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减排重心逐渐南移。马铃薯减排增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肥料是马铃薯减排的主要入手点,各种植区应制定适合本区特征的减排方案,大力推广先进减排技术,实现马铃薯减排与增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甲烷(CH4)是强效温室气体,减少CH4排放能有效在近期内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稻田是作物系统CH4主要排放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稻米充分供给和粮食安全下如何有效控制稻田CH4排放存在挑战。方法 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稻田CH4排放现状和估算结果,从灌溉、施肥、品种、耕作、栽培等方面综述主要CH4减排技术及效果,梳理相关减排政策,分析我国稻田CH4减排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1)中期晒田、节水灌溉是稻田CH4减排的关键手段,优化施肥管理、改进秸秆/有机物料还田方式、生物炭、低排放品种、水稻直播和种养结合等有助于控制CH4排放。(2)在保障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前提下,应当创新集成现有稻田CH4减排技术,加大轻简化减排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稻田CH4排放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和低碳激励机制,加强农业绿色低碳政策引导,并明确CH4减排路径。结论 通过技术优化、研发创新、宣传引导、监测报告、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我国稻田CH4排放的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稻田CH4减排政策制定和水稻绿色低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黄河中上游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典型污染物来源及空间分布。方法 文章针对2014—2019年灌区12条入黄干沟水体中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并采用输出系数法揭示灌区污染物来源。结果 (1)时间尺度上,研究期间入黄干沟整体水质为Ⅳ至劣V类,氨氮和总磷浓度超标严重,受灌溉影响,污染物浓度在非灌溉期高于灌溉期;(2)空间分布上,12条干沟的污染物浓度沿黄河水流方向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银古公路桥附近的银新干沟、中干沟、永二干沟污染较为严重(劣V类);(3)污染物来源上,灌区总磷入河负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占比86.7%),集中在青铜峡市、贺兰县与平罗县,氨氮入河负荷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占比66.8%),COD入河负荷点源和面源分别占比48.1%和51.9%,集中在银川市区和利通区。结论 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治理应重点关注银新干沟、中干沟和永二干沟,严格控制冬季点源排放是灌区干沟水质提升的关键,种植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青铜峡市、贺兰与平罗县,畜禽养殖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利通区,城镇生活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银川市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户玉米种植与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农户玉米种植与施肥现状,为区域玉米栽培和养分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4年在吉林省44个县市开展农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 14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玉米品种、产量水平、种植面积和密度、播种和收获期、养分来源、施肥时期及方式、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等。结果 吉林省农户种植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平均为9.1 t/hm2,东部湿润山区、中部半湿润平原区和西部半干旱平原区产量平均分别为8.1、10.1和8.0 t/hm2。全省农户共选用玉米品种526个,使用率前6的品种占比46.7%,播种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占86.0%),收获期集中于10月上中旬(占89.0%)。单户种植面积大多在1~3 hm2(占62.3%),平均2.9 hm2,种植密度集中在5.5万~6.5万株/ hm2(占58.0%),平均5.7万株/ hm2。全部参与调研的农户均施用化肥,但增施有机肥比例仅3.5%,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6.0%、1.9%和4.0%。化肥品种以单施复合肥和复合肥—单质肥配施为主,中部地区大多为单施复合肥,东、西部地区大多为复合肥与单质肥配施。全省农户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平均分别为244.6、130.8和104.4 kg/hm2,氮磷钾养分比例平均为1∶0.53∶0.43。施肥方式上,全省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基肥+追肥)方式分别占53.5%和46.5%。各区域中,中部地区农户的玉米养分投入量和一次性施肥比例(平均为540.6 kg/hm2和77.9%)远高于东、西部地区(平均为429.3、401.2 kg/hm2和22.4%、36.1%)。结论 现阶段吉林省农户玉米产量水平较高,但种植和施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区域尺度的玉米优化栽培和高产高效养分管理研究及技术推广,因地制宜地促进玉米产业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业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荷泽市调查,种植业投资额高达农村户营生产总投资的68%。因此,研究种植业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种植业投资经济效益,对提高整个农业投资效益,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了研究种植业投资结构调整,我们对荷泽市农村45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y总和y净分别代表总收入和净收入,用X1……X8分别代表种子费、肥料费、农药费、排灌费、机械作业费、畜力费、小农具购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共建立31个联立方程,计算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温室气体通量以及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而明确不同草地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情况,为当地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利用草地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草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取退化的天然牧草地、混播型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型人工牧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较为普遍的箱法进行了野外实验,对比分析不同草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通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室气体与土壤含水量、箱内温度、地表温度以及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CO2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排放,其中刈割人工草地的CO2排放量为67.00±9.15 mg/(m2·h),显著高于放牧人工草地35.50±5.37 mg/(m2·h)和天然草地30.17±4.57 mg/(m2·h)(P<0.05),且CO2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velops a short-run microeconomic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Dutch glasshouse industr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marginal abatement costs of CO2 emission. The model is also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n emission tax and systems of 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quota for groups of firms with different rat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rginal abatement costs are very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firms with a low technical efficiency are faced with a higher profit reduction under different abatement policies than firms with a high technic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其中样品前处理是食品安全分析中必要且关键的环节.二硫化钼是一种结构类似石墨烯的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及活性位点多等特点,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二硫化钼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食品样品前处理领域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研究了CO2升高对小叶章光合色素含量及相应光合参数的影响。实地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曲线,根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推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以及表观量子产量(AQE)等。结果表明CO2升高增加了小叶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但却降低了光合参数Amax、Rd以及AQE。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