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自1997年至今,我国政府已七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与中国银行利率体系相比,利率水平已很低,但与国际利率比较则显得很高且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因此,如何调节利率,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利率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研究。文章通过大量文献检索,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实证分析方法及相互影响,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裴洪伟 《北方经贸》2000,(2):237-238
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债券发行是证券发行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弥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在经济景气度不高时,中央财政通过增发大量国债(主要是中短期国债)来增加预算支出,一方面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乘数效应";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市场利率和国债利率的上升,对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理论认为银行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现反比例关系,美国的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成效有力地支撑了该理论。本文通过实证考察,发现我国利率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不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并针对利率政策失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率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中,利率政策是常用的工具之一。事实证明,利率政策的效应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并不能完全保持一致。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利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呈现出正效应与负效应呢?利率政策本身客观存在的局限性是关键因素。只有重视与加强利率政策的局限性研究,才能提高实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才能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服务。  相似文献   

6.
7.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伴随着我国城镇住房体制改革而诞生的,它通过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出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达到增强职工购建自住住房的实力,并使用公积金贷款改善居住条件。住房公积金制度明显具有保障性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尽管管理着巨额的资金,但它不是金融机构。针对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性质,应有不同的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8.
温雨晴 《商》2014,(45):153-153
本文主要就利率政策效应的区域性差别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完善利率政策对策加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选取2000年第1季度到2009年第2季度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四个表现方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无法对物价和进出口差额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俊 《现代商业》2008,(14):100
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并引发了是否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大讨论。国家还针对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求稳定房地产价格。作为金融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政策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利率及其机制出发,并阐述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地研究利率对房地产经济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泰勒认为,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真实利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贷膨胀水平关系遭到破坏,货币当局就要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联邦基金的名义利率要顺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保持真实利率的稳定。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了其潜在的真实水平,则要提高真实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目标通货膨胀率水平,也应该提高真实利率。美联储从理论上接受了“泰勒规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被“泰勒规则”捆住手脚,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原则,对美国经济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也为接下来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3.
张延军 《财贸经济》2002,(11):13-16
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迅速崛起,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其视为一个群体,分析了它的比较优势,对竞争的效率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制度与政策背景,认为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股份制银行正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存在竞争力升级的良好契机,必须尽快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15.
二战结束后,日本利率政策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变革,每个阶段都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商业银行在前两个阶段中经历了风险酝酿和危机爆发后,于第二个阶段末开始加强风险管理,使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提升。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日本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以来,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不利局面,7次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带动消费.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没有随着存贷款利率的下调而大幅增长,物价水平持续回落,国家经济在宏观上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为什么我国利率政策执行的效果不佳呢?笔者认为利率调整的效果不好大体上跟其本身所处的政策环境,其本身在调控我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银行的贷款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这几方面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来寻找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澳大利亚金融体制的现有结构是历经改革而形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作用、政府的各项金融政策以及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各类需求。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资金供需结构的变化,因此,政府的金融管理体制也相应地作出调整。澳大利亚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大多数金融机构不只是在一个市场里从事经营,因而形成了不同市场之间  相似文献   

18.
宏观原因 1.宏观经济呈强幅波动 宏观经济强幅波动,对应着不正常的扩张和收缩,过于严厉的紧缩,可能导致企业大量债务拖欠,增加银行不良资产和风险暴露。经济过度扩张,使市场信号失真,据此安排的信贷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1993年,我国经济过热到难以持续发展的地步,固定资产投资严重膨胀,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供需失衡加剧,金融秩序混乱。资金的无序流动,使内地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支付能力大大削弱,金融机构风险积聚的强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利率政策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宏 《财贸经济》2002,(10):30-32
一、对我国利率管理体制及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利率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除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外,价格管制已经完全放开,高度集中的(存款)利率管制与频频变化的物价水平之间,常常出现不协调现象,导致管制利率与市场化价格体系的不协调,从而弱化了利率机制对投资的导向作用.在利率与物价出现背离的情况下,有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往往采用所谓的"金融创新"(如有奖储蓄)来规避人民银行的利率管制,这种管制与反管制的矛盾有时显得十分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为规避利率管制而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灰色资金市场".  相似文献   

20.
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大,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变动会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央银行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防止过度增长和萧条,在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候,中央银行将会上调利率来控制过快增长的经济;反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央银行则会下调利率,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