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宝库。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应当而且可以《资本论》中找到理论依据。重温《资本论》中关于管理的一些论述,对于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水平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管理的生产力职能、管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亚清 《财贸研究》1990,1(4):10-15
<正> 黑格尔认为,作为科学体系开端的范畴,必须具备以下规定性:开端必须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开端必须是体系赖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并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阐述其体系;开端必须是逻辑、历史、认识三者的统一。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并把黑格尔这一思想“倒转过来”运用于《资本论》,使《资本论》这一庞大的科学体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刘世佳 《北方经贸》2006,(6):F0002-F0002
<正>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纪文奎先生花费近30年时间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资本论》;研读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和逻辑学;研读中国当代哲学、经济学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研读中外历史观、自然科学观,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大量的多方面的科学成果,在科学知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厚积薄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他撰写的《从资本到劳动本》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50万字,第三、四卷正在撰写中。这是对《资本论》和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为经济学又增添了灿烂的奇葩。《从资本到劳动本》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逻辑,运用抽象、推理和演绎的科学方法,对历史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发展及终端演化作了科学的揭示,指出劳动本将取代资本的历史必然。如果说《资本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及其榨取剩余价值的秘密,唤起无产阶级对资本本性的认识,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和消亡的必然性,那么,《从资本到劳动本》揭示的是资本在演化进程中是如何被劳动本所取代。“劳动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向自身高级形式的一种转换。由于劳动本的生长,“资”脱去了金钱的壳,露出“劳动”的芽,以“资”为本化为以“劳动”为本,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一部科学巨著,是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结合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从1843年起,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直到1883年逝世,在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里,理论上的主要活动,就是从事《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有个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资本论》以最完整、最集中的形式表达了马克思的研究成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此后,  相似文献   

5.
张恋绮 《现代商业》2014,(2):183-18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结合现时代的现实,在深刻阅读《资本论》基础上,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把握,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本文从阅读《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谈起,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了认识。  相似文献   

6.
《商》2015,(3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基于《资本论》原理来推动当今社会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资本论》原理在当今社会中应用,可以调节新生事物与原有机制和理论之间的冲突,促使社会良好发展,推动中国不断前行。所以,《资本论》原理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点,笔者将重点分析《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探究《资本论》原理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财贸研究》1996,(3):1-4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最初草稿中所提出的“三形态”理论是学术界近几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这一研讨涉及到“三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艰巨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等问题。在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的今天,重新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发掘其理论遗产,并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内容,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资本论》作为经典著作心有所领,不敢写“读”完了这四卷,由于自己的懈怠,只能谈到“翻”了而已。因为很多都没有来得及回味细品,只能谈一下粗略的感受和自己已久的思考。马克思在《资本论》前三卷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学术界以往对当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中,一般是以企业为对象,以生产为主线。这种传统的理论体系容易忽略人这一主体对象。读马卫刚《自由合作劳动者论纲》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是为了读懂《资本论》。今日重读这本著作,旁边却需要备上一本《资本论》,为的是能  相似文献   

10.
《知识论》何时诞生?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几十年前就说过,“我期待像《资本论》一样伟大的《知识论》”。他渴望尽早产生一个结构完整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作文本解读,认为对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应将《资本论》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作出研究和理解;该理论中的技术创新思想应包括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部分,它是资本积累及社会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代表作。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也有原则性的论述。山西财经学院教师张魁峰为帮助学生阅读《资本论》原著写了一份教案,叫《<资本论>浅说》。这份教案,采取提要式  相似文献   

13.
题记:“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资本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5.
罗苗苗 《商》2014,(37):111-111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资本论》这样一部科学巨著,不仅要认真阅读原著,还要更多地了解前人研究《资本论》的观点和成果,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资本论》所阐述的内容。本文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根据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框架,结合课后阅读的文献资料,对前人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体系结构及其贡献、影响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维佳  贺伟 《现代商业》2013,(32):262-262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马克总研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马克思进行《资本论》创作过程的重要前奏,而且是理解整个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资本论》的创作过程。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如同一枚掷向社会的重磅炸弹。作者提出的问题不容回避: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不平均在市场经济里正在扩大,且有加速的趋势。今年9月,《财经界》记者联系采访了此书领衔译者巴曙松老师,本期“财经名刊名著”栏目除附上“文章节选”、“各方评论”外,亦刊出巴曙松为《21世纪资本论》写的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妙悟说”和“兴趣说”的分析。认为严羽的诗歌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创作主体方面看,《沧》以“妙悟说”为核心,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质等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从作品方面看,《沧》以“兴趣说”为核心,对诗的本体构成,诗的语言特质,诗的品评标准,作了提纲挈领的揭示。而这两个方面的逻辑连接点,则是严羽关于诗的本体的看法:“诗者,吟咏性情也。”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制度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1]本文从《资本论》着眼,分析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的演进与变迁,期望能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些经验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乐府名篇《卖炭翁》记载了一名卖炭老翁辛酸悲苦的遭遇,批判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反映了朝廷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体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悯情怀.站在《资本论》的视角,发现了这首诗所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学规律;运用《资本论》所提供的理论工具,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卖炭翁的劳动、木炭这个商品以及宫市上不等价的商品交换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