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类型总供求缺口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总供求缺口以及这些缺口的变动,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对于我国通货膨胀发生过程的影响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经验表明,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有一个确切的把握,我们才有可能在国民经济管理中采取和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才有可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保证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否则,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总供求缺口 理论分析表明,无论是“潜在总供求缺口”、“真实总供求缺口”,还是“现实总供求缺口”,都是就总供求的一般分类而言的。如果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观察这三种类型的总供求缺口,大体上可将它们具体划分为“供给性缺口”和“需求性缺口”。所谓“供给性缺口”,不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供给缺口”,而主要是指由于总供给的变动不能适应总需求的要求所造成的缺口,包括因总供给不足所造成的需求缺口和因总供给过多所造成的供给缺口等两个方面。所谓“需求性缺口”,也不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需求缺口”,而主要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变动不能适应总供给所提供的客观基础而造成的缺口,包括因总需求过旺所造成的需求缺口和因需求不足所  相似文献   

2.
崔译文 《商业科技》2008,(14):339-339
近年来,CPI持续走高,论其原因既有总供给影响,又有总需求影响。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CPI持续走高,论其原因既有总供给影响,又有总需求影响。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人民抱怨声不断。但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近期中国通货膨胀主要与国内外货币流通性过剩相关,通货膨胀将长期存在,因此应对通货膨胀需要有短期与长期之分。  相似文献   

5.
<正> 总供给与总需求背离,称之为经济总量失衡。影响经济总量失衡的因素不外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失衡的机制。为了能够理解以不同经济成分共存为特征的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下面我们依序分析产品经济、市场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总量失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几年,中国经济呈现良好态势:一方面,对外贸易顺差持续递增,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稳居世界第一;而另一方面,国内一直享受着低通胀高增长。可是从2007年开始,以食品为代表的结构性通胀成为一大难题,全球性通货膨胀也越加剧烈。因此重新在中国的国情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实体贸易下,通过总需求总供给和成本输入两个方面来研究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提出了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祖福 《商》2014,(44):228-228
宏观经济的失衡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少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复苏比较明显,而我国在2008年后,却经历了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二是利益驱动导致的投资潮涌现象,三是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导致了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现有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已支撑不了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严重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仍然是进一步治理整顿的首要任务,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当前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采用合理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测算和分析方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并且要求治理整顿必须抓住四个环节,其中一、二两个环节分别是继续压缩社会总需求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这实际上就是要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结构协调,而这也正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问题。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简称社会总供求,下同)的现状出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对于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  相似文献   

10.
胡导 《财贸经济》1990,(12):10-15
1988年在我国出现的商品抢购现象,经济理论界把它归结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产物,这几乎是被普遍接受的定论。然而,1989年6月份起,在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格局一时还未改变的情况下,全国却出现了大面积市场疲软。这就不得不引起一些人对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判断提出怀疑,认为:既然市场疲软,就是供给过剩;既然市场疲软,就是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内容,开展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理论、指标内容和测算方法的研究,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需要,也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文进 《财贸研究》1994,5(3):14-18
总供求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但由于受方法论错误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理论上很不完善,在实践中极难把握。如总供求有意愿与非意愿,真实与非真实等内容的区分,以何种形式的总供求作为一般总供求的代表形式,这在理论与实践中极难确定,由此要判断总供求之间的真实关系就很困难。在实际和动态中,决定总供求能否真正平衡的是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是否一致等因素,可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是在总供求内容及其一般关系式中无法得到反映的,因此使总供求关系式的运用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14.
李付玲 《商》2013,(8):139-140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房地产价格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并屡创新高,房价问题一时间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无独有偶,近几年中国也经历了物价迅速上涨,社会全面通货膨胀的过程,人们关于通货膨胀的讨论也愈演愈烈,那么,这两个热点问题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房地产价格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本文从通货膨胀的成因角度(需求拉动、货币数量增加、经济结构变动)三个方面来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物价》2005,(6):14-22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总供给总需求的变化,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等,都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1.从经济运行看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上升周期,无论是从投资方面还是从消费方面,都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因而也必然会带动价格总水平一定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税收的存在一方面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社会总需求,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生产成本,加剧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应当区分通货膨胀的类型,并且对所得税和流转税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在降低总需求的同时,有效抑制生产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内容,开展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理论、指标内容和测算方法的研究,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需要,也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彩丽 《价格月刊》2009,(11):66-70
近15年,在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快,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间互动性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内外均衡矛盾明显.随着经济开放度的不断加大,经济的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越来越严重,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因此,研究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治理经济内外部失衡,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正确认识并理解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对进一步探讨我国内外部均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寻找协调内外失衡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敏利 《财贸经济》1991,(4):48-50,53
贵刊去年第8期刊载了郭树清同志“关于若干宏观总量概念的界定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郭文)。其中,作者借用西方经济学概念来定义,认为总需求与总供给“通常指经济社会全部最终使用的与全部生产向最终使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量”。作者指出,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定  相似文献   

20.
当前通货膨胀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发生了比较明显的上涨,前些年需求拉动的结构型通货膨胀逐渐发展为成本推进的总量型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使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面临两难困境。从需求方面看,影响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从供给方面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动,进而导致国民经济成本结构的变化,并逐渐转化为成本推进的总量型通货膨胀。另外,市场背景、增长背景和发展背景的长期变化所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周期性变化也可能从供给方面加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考虑到当前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问题和收入分配结构问题,渐进地推进能源等关键商品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