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文化正处于提升发展关键期,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转型。郑州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健全,项目带动能力突出,城市文化品牌与产业集聚发展明显,具备转型的基础条件。但是郑州也面临文化产业附加值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跨界转化能力低等问题。为此,要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品牌化、平台化、高端化转型,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是从国家到地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大理州旅游业对白族文化产业的影响,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是从国家到地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大理州旅游业对白族文化产业的影响,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焦作市对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以"焦作山水,太极故里"为两大品牌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旅游文化产业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文章研究的主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先对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规模效应提升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路径作了内在的机理分析,并测度出湖南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值,结合6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标做了通径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湖南文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对湖南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的增加、对社会的就业贡献率提高和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也是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实施文化产业强市战略,对资源依赖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尤为重要。济宁市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具备实施文化产业强市的现实基础,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和现实挑战。因此,必须破除传统思想障碍,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与科技、资本、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建设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历史名城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历史名城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市政府应发挥领导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作用,特色名校则应扮演好引领者、策划者、推动者的角色,双方协同合作,从文化行政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等多重领域,共同努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红色文化产业是依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而进行红色文化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产业。通过树立新型文化产业观,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多元投资主体共存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城市地域性红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经济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绘制了鲜明的世界图景:现实存在的软实力竞争国际环境,使得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而发挥特殊作用;世界城市文明形态从“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的转型,赋予了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文化产业绿色经济内涵;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群战略规划,在推动西江经济带以城市群形态进入国家战略框架的同时,凸显西江城市群与文化生态之间的矛盾,生态优先战略由此成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特别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景敏 《全国商情》2012,(13):7-9
我国资源型城市基本上都是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整体转型时期,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转型的困局。我们在繁荣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用文化产业塑造城市特色,秉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服务大众,建设城市文化中心区;立足本土,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全面提升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连发展文化事业、产业,要从地缘角度出发,实施本地战略、区域战略、国家战略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本地战略,主要突出文化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的建设;区域战略,主要突出大连地处东北亚的开放姿态,以文化产业立足区域,以区域强化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主要突出城市的影响力,力图通过策略宣传,加强大连的文化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加城市的无形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边珊珊 《全国商情》2009,(16):18-20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现代区域发展中,文化软实力是重要组成部分.开封市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提升开封软实力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发展文化产业,使其产业结构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相吻合,把文化资源变成竞争力,提升开封的综合实力,延续开封的城市文脉,打造优秀人文城市,早日实现开封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城市文化魅力度的相关因子及多重因子间的线性关系,运用模糊ISM模型绘制系统要素的递阶结构图,并依据对模糊推理模型图的层次分析结果得到影响魅力度的层次结构关系,进而筛选出魅力度根本因子。结果表明:文化再生产潜力、文化发展措施与文化利益相关者是城市文化魅力度的决定性影响因子,文化服务覆盖率、资源异地开发性、城市风貌完整性、文化底蕴丰厚性、文化资源独特性、文化产业规划合理性、文化产品原创力、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与文化消费多样化是直接影响因子,文化资源利用度、本土文化吸引力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深层次影响因子,而文化可持续发展则是根本性影响因子。基于对各级因子相互影响的分析,提出文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文化形象与精神相统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资源、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文化创新与传承并重等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比较研究,发现保持文化产业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因此,要促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战略性重组以及制度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培育,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效率配置机制,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再现景德镇御窑制瓷文化空间的路径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我国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因此再现景德镇御窑制瓷文化空间成为了景德镇发展与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将结合遗址现状与景德镇城市建设特点,浅析再现景德镇御窑制瓷文化空间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功能拓展区既缺少核心区集聚的文化资源优势,又缺少郊区低廉的发展成本优势,但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却可以通过整合文化产业园区资源,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本文运用商业生态学理论,分析城市功能拓展区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三元”联动主体,构建园区资源整合的双重主体理论,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主导产业并吸引核心企业以“聚核”、拓展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以“聚链”、打造公共平台并进行功能体系建设以“聚网”的“三聚”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对新型城市化的贡献。它包括以文化功能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以传承创新作为历史遗产的开发路径,以产业集群显示城市的文化实力,以科研院校作为文化创新的关键"智核",以文化价值进行空间再造的要素重组等。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将使具有世界规模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得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深度挖掘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价值,整合文化资源,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经济大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产业意识,深层次开发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做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孙子文化产业;重视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黄河三角洲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