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陶魄 《经济师》2006,(8):290-291
文章结合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描述并分析了《麦肯锡设想》的内容,指出它对催生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有关各界如何结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提高钢铁产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大环境看,国家对钢铁产业的政策调整力度逐年加大,特别是近几年密集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通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3.
钢铁工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公布无疑又给已经企稳回升的中国钢铁行业注入一剂强心剂。那么,2009年的钢铁工业发展情况如何?2010年,钢铁工业又将面临哪些严峻挑战?最近,《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伴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也逐年增长。如何在全球钢铁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背景下,采取有效地手段控制和解决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出口反倾销已成为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当前形势下,我国钢铁行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小型钢铁企业的现状分析,并与大型国有企业比较,重点分析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联合重组对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影响。文章采用调查研究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在现有经济形势下,通过资源、市场、技术、国家政策、企业资金运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小钢铁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终提出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在国家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善用资源优势、强化资金保障,加强技术投入、把握人才,不断推进企业的联合重组,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并努力做好差异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长期需求: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钢铁工业供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钢铁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市场长期需求规律的研究,将数量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本文利用协整方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等因素对我国钢铁工业推动作用进行动态分析,探讨钢铁市场的长期需求规律,对于当前钢铁产业政策发展导向、政策选择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外资利用及国内外经济技术竞争的分析.作出基本的判断,在对国内外结构性调整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进行讨论后,从宏观发展视角.对我国利用外资中引进技术存在的体制、政策等作出分析;最后,根据跨国企业直接投资将成为未来我国外资主要构成的预期.提出着眼于长远发展利益的我国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9.
后WTO时代新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云  代军 《时代经贸》2006,4(9):6-7
随着中国入世保护期的过去,中国汽车工业这一相对弱势而又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行业被推向了世界汽车行业竞争的舞台。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出台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本文通过对新政策中反映的众多全新的汽车行业政策与价值取向.深刻解析了后WTO时代这一全新创举对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践数据的考察,在遵循WTO规则的前提下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道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其愿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6,26(1):6-10
简要回顾了我国钢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居世界第26位、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历程。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及调整思路,最后指出其愿景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实现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分析钢铁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对如何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英国政府专门发布了《能源白皮书》,提出在市场框架和政策相互影响下,实现能源多样性的发展战略。届时,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可望达到供应总量的20%。电力的供应核心将呈混合形态,特别是电力资源和开发技术,将影响供应手段、控制和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行业 ,首当其冲地面临着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 ,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是其当前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经过 5 0年来的建设和探索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初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飞跃 ,钢年产能力已逾亿吨 ,雄踞世界首位。与此同时 ,新的课题也随之而来 :在国际上 ,高科技工艺、新管理方法的应用 ,激烈的市场竞争 ,呼唤我国钢铁产业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 ;在国内 ,短缺经济向饱和经济的转型 ,要求钢铁企业由数量型增长向结构优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钢铁行业出现了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等现象,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并伴有产业结构失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为此,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如何适时调整钢铁企业战略,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分析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及时作出战略调整,是化解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也是突破钢铁企业发展瓶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文先明  邹桃  熊鹰 《经济地理》2008,28(5):734-739
在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首先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接着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跨国公司并购步伐加快.随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这一系列扩大高端钢铁产品出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逆集中化现象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伴随钢铁产业产能的扩张,钢铁产业集中度却出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种集中度不断下降的过程,可以称之为逆集中化。笔者认为,中国钢铁产业的逆集中化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而且产业集中度是一个表观性指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集中度下降作为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是要关注那些能够影响并决定集中度指标高低的相关性因素,重点对隐藏在这些因素后面的问题予以研究解决;再者,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应该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循序渐进,避免盲目推进。  相似文献   

17.
韩国于1983年12月制定了《生物工程育成法》,1984年9月发布了《生物工程育成法施行令》。1993年12月,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该法和施行令,共同制定了《生物工程育成基本计划(1994至2007)》。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1世纪初,将韩国的生物技术提高到先进国家水平,生物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在计划执行的14年间,总投资实现160924亿韩元,其中,政府64134亿韩元,民间96790亿韩元(1美元约兑换1200韩元,下同);计划分三阶段执行:第一阶段1994至1997年,第二阶段19…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钢铁新政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于2005年7月20日正式颁布实施。作为指导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首个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合理控制总量、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循环经济等指导性方针。政策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不符合本产业发展政策和未经审批或违规审批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管理部门不予登记,商务管理部门不批准合同和章程,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和其它形式的授信支持,海关不予办理免税进口设备手续,质检部门不予颁发生产许可证,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性红利释放接近尾声,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数量也明显下滑,近十年来高速运行的文化产业增速遽然放缓。政策红利与投资基金二者同时出现"拐点",这对文化产业旧有的政策性依赖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现实潮流为基础,尽快探索建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牵引力的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魏巍  魏超 《经济与管理》2009,23(6):32-36
中韩自由贸易区(FTA)在给中国优势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给劣势产业带来冲击。以中国钢铁产业为例,借鉴KIEP(2005)的敏感产品选择方法,确定出中韩FTA成立后中国钢铁产业的敏感品目,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中韩FTA的成立对中国钢铁产业的预期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给予过渡安排,对整个钢铁行业的)中击可能会小得多,如果不给予过渡安排会对国内高附加值产品,对成长中的板材生产商的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