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木春 《广告大观》2003,(10):70-74
1986年,是一个令中国广告人记忆深刻而又转瞬即忘的年份。说它令我们记忆深刻,是因为在这一年,由中国国际广告公司、纽约中国贸易和美国电通、扬&;#183;罗必凯广告公司合资创立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合资广告公司——电扬广告公司在北京粉墨登场;说它又让我们转瞬即忘,却是因为在接下的日子里,这些数量不多的跨国广告公司静悄悄地  相似文献   

2.
陈璐 《中国广告》2003,(9):57-59
上世纪末.当本土广告公司摒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旧论后走上“客户满意论”之路,我们满以为从此可以将广告公司在广告主——广告代理——媒介——消费者这条关系链中的劣势地位彻底扭转可是事实却让我们太失望:公司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费尽心机讨好和迁就广告主,但是客户对本土广告公司仍然不信任、不满意,提案总是败多胜少.而且运营成本比以前越来越高.而利润却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
台湾广告人林川森曾这样评价台湾本土的广告公司:现在的一些广告公司是“药局”而不是“诊所”,他们不能为客户诊断病症。而是客户需要什么药就卖给他们。所以得不到客户的信任。大陆四分之一的广告公司正面临被广告主替换的局面。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广告主在长期盲目地购买了各种“药物”后,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4.
王巍溪 《广告大观》2005,(4):154-159
刚刚过去的2004年,被喻为中国广告年,“世界广告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中国广告市场的营业总额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根据WTO协议,2004年开始,合资广告企业将可以由外资控股,2006年开始外商可建立独资广告公司,2004年,中国网民将突破亿人大关。对中国网络广告来说,“上亿网民”将是一个里程碑,中国的本土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人也日趋成熟,逐渐拉近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并且开始拓展适合自身发展的民族道路……中国广告人二十几年的努力终结下了累累硕果,在这些可喜的进步后面,广告培训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灭。  相似文献   

5.
党启元 《国际广告》2009,(6):113-113
广告公司曾经从未将自己与“社会责任”相联系起来,但是随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消费者对广告信任的缺失,让广告人也意识到他们的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每年岁末年初,一些机构或团体总会如期推出年度广告人物评选,如“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意总监100人”、“2004年度中国广告十大风云人物”、“十大广告公司经理人”、“十大广告学人”等,一批企业、广告人榜上有名。广告业界的评选活动一场接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从评选活动的推出到颁奖活动的结束,着实可以热闹好一阵子,也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天下无贼》里黎叔说得好:“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而人才需要在流动中方能称之为“人才”,是现代市场经济一个不是“悖论”的悖论,也似乎成为大家自嘲式的共识。广告行业尤甚。广告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选择一个平台踏踏实实干的比较少,选择跳槽找捷径的比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主观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机会“无限”增多使得大多数人心态难免虚浮躁动;客观上,大部分广告公司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个人发展的步伐;再次,广告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虽有足够重视,但机制仍有待在现实对接基础上突破创新。广告创意人作为广告人才中的“精品”,天性不受束缚.自我中心感强.一直受到猎头公司、广告公司老板.外资广告企业的关注,年复一年的“恶意挖人”现象,使得广告人的跳槽现象也随之越发不可收。活跃群体被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得广告创意人群心态日益浮躁。  相似文献   

8.
赖致宇 《中国广告》2011,(4):160-161
4A广告公司的广告人都有英文名字。不只广告公司,所有的外企员工几乎都有英文名字。不只外企,许多年轻人几乎也都有英文名字。  相似文献   

9.
在广告人眼中,她是“创意最高殿堂”,“全球创意趋势发布”,“广告人最炫交流平台”,“世界创新庆典”……连搞工艺设计的非广告人也称之为创意大海的浪尖。2011的戛纳创意节力图让全球广告人在这里交流、碰撞,并寻找一个通向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有多少台湾广告人在大陆,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中间有些人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来到这里,有些人则可能却是昨天才刚刚下飞机:他们中有的早已在圈内大名鼎鼎,有的却可能还是创意小兵。实际上,台湾广告人在大陆广告圈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外资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自创公司的都有。而从专业角色上看,做客户的、做创意的、做导演的、做制作的……也都有,在这个圈子里的几乎所有领域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简日 《国际广告》2009,(12):80-83
近一年时间,我们常常听到圈内人士感慨经济不景气给行业造成的影响。有人提到,“经济下滑,广告主营销预算降低,致使好创意相应减少。”但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广告节盛会上,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并感受到了广告人不减的热情。本届广告节,除了“国际创意趋势论坛”让与会者激动,国际著名广告公司电通带来的“优秀案例分享会”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刊记者注意到,虽然去年日本也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电通带来的广告作品仍然让中国同行赞叹。  相似文献   

12.
生物进化史上,恐龙灭绝了,蜥蜴还在繁衍,老虎面临绝种了,老鼠还在横行。达尔文归纳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当然也适合广告这个行业。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固然“多大的池塘养出多大的王八”,但是“一根草、一滴露”,人人头上有一片天,天无绝人之路。中国广告人当中有人担心入世承诺,允许跨国广告公司百分之百独资企业进入,会伤害本土广告人的生存环境,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是这个开放政策绝对会导致本土广告市场与人才资源洗牌,让广告公司和专业人士纷纷卷入连串变革的漩涡当中,倒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4,(5):27-27
本刊在尝试一种广告人的事广告人自己谈,同道携手共筑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在贵阳城市业态的报道中,我们召开了一次广告人之研讨会。在贵阳,在一个喧嚣的夜晚,用非行政的方式使广告公司老总坐在一起可能是第一次。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掌门人在天宝祥茶室孔子间中开始了一次热烈的、各抒已见的讨论,或是一种观点的阐述,或是一种心境的直抒……从这些言辞中,我们看到了贵阳广告人的困难与艰辛,看到了贵阳广告人的执着与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杨宁 《广告导报》2004,(10):89-90
在不同的洲际和国家巡礼了78年之后,世界广告大会终于在所有中国广告人的期盼中来到中国。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广告聚会李奥贝纳环球广告公司CEO、澳大利亚实力媒体有限公司CEO、苏雄、唐锐涛、吴晓波…全球各地顶尖的广告人于2004年9月8日-9月10日齐聚北京,他们的名字着实让每位参会者心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这一切都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广告人有幸在自己的家门口,亲临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直面碰撞。  相似文献   

15.
《广告导报》2005,(9):48-51
中国台湾广告业无论是媒体、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教育都比大陆相对发达。实质上,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造就了台湾广告业产业组织的独特样态。从台湾地区1997年开放市场论经验,海峡两岸广告圈生活、生态又是如何?内地台湾广告人又是如何看待内地、台湾两地的广告行业的?台湾地区广告人的先天优势与后天弱势何在?从台湾地区来内地闯荡的广告人们,又把怎样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内地?此次由《广告导报》发起的中国台湾广告业态报道。得到了众多在内地的台湾广告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地区强势广告杂志《动脑》的大力配合。使得我们能够在本期专题中梳理台湾广告业界提升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态度的成长脉络。台湾广告人进入大陆工作。或多或少地影响和促进着内地广告人素养的硬着落;反观内地广告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先天优势。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这片土地吸引着、感动着这些来自台湾广告人,他们改变了各自生活的轨迹、事业的版图、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带给大陆广告业隐约可见、随机而动、随需而变的跳跃式成长。也深深地触动并影响着每一位大陆广告人。  相似文献   

16.
王春泉 《广告大观》2006,(1S):40-41
近来,广告人频频跳槽,成为了公共议题中的“显问题”;“淮动了谁的奶酪”结合着愈来愈碎片化的广告生态,逼人省思。社会性的知识释放中,大量的考量与焦虑由此出发。从社会角度而言,可列举的包括社会环境的飞速变化、机会的增多、广告公司管理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陈旭  沈毅 《广告导报》2005,(9):42-43
约这篇稿子的时候让我有些想笑,和万马堂的沈毅说明了约稿想法后,他很认真地做了稿件要求的笔记后,又很认真地说:“嗯!我知道了,我马上让客户写……”不会吧!?让客户写?什么时候广告公司这么牛了——可以“支使”客户干这干那?而沈毅却平静地说:“很奇怪吗?我们加班,客户还送过PIZZA来呢(你服务的客户就是PIZZA店吧,哈哈——开个玩笑)”。那么,话不多说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作为领先的生产数据媒体,能量,影音的IT企业,MAXELL 日立麦克赛尔公司及其代正是公司联手撰写的广告运动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8.
王竹一  李想 《广告导报》2005,(11):66-69
2001年,“四千八百八,奔四扛回家”,神舟电脑凭借平价优势,借助这句广告语风行大江南北,让百姓圆了自己的电脑梦;2003年,神舟电脑一句“四千八百八,笔记本电脑提回家”又掀风暴,再一次让整个电脑市场为之振荡……神舟电脑的低价位、平民化路线,着实让老百姓狠狠地乐了一把,然而,困扰也随之而来。在以平价跑马圈地、用产品向市场要销量之后,随着价格底线的逼近,神舟面临“平民化”基础上的“品牌化”战略转型,一场品牌形象提升的攻坚战势在必行。神舟电脑,以及作为品牌传播策划者的广州东方船广告有限公司,也在为此运筹谋划,静待时机……2005年的一场全民狂欢运动——“超级女声”虽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早在其未结束之前,众多企业就已嗅到了它的商业价值,匍匐以待。那么——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科技》2014,(1):73-73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是大卫·奥格威一生经验的总结,而且是关于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广告公司所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经验总结。从“如何经营广告公司”、“如何争取客户”、“如何维系客户”、“怎样当一个好客户”、“怎样创作高水平的广告”到“怎样写有效力的广告”等等,这些经验其实同样适合于传媒、公关公司的大多数岗位。  相似文献   

20.
陈劼 《中国广告》2009,(9):35-35
开盘火爆、动辄百套的地产火山猛喷期,是房产广告人的快意期——不是因为听房产商数钱声、庆功宴上的碰杯声,而是在那个时候创意的快意逞现,诗意的随意流露。只要房子卖得好,广告人想玩文化就玩点文化吧,“不在哪里。就在去哪里的路上。”“起步,就与世界同步。”房产老板们则怀着慈悲之心,由得广告公司吹去:“一则广告打出一季旺销”、“一套广告造出一代名盘”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