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是,民办高校基本处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低端。教育理念落后,高校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社会发展,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内涵提升。民办高校推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着眼,阐述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素质,并从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环境、教育队伍、教育评价等方面阐释了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分析了其特征与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家庭教育、高等教育与岗位成才培养相结合是我国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成长途径,其培养模式是由人才规划环节、生成环节、选拔环节、激励环节、约束环节和流动环节等构成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经济师》2007,(7):124-125
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以知识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基本技术为逻辑体系,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技术创新;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地位,逐步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坚持走产学合作的道路;必须建立学生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服务社会的理念,学习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发现影响事物发展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实现有效的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科学设计,系统培养,重点激励。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结构、知识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共同愿景5个维度界定了知识管理视角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内涵,并将创新型企业人才分为知识构思人才、知识生产人才、知识商业化人才和知识协调人才。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并行、互嵌的循环过程,加强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需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优化人才选拔、加强培训开发、完善绩效考核、合理设计薪酬、培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杨德利  谭春兰 《时代经贸》2007,5(12X):166-167
创新型人才有其特定内涵,它与传统的服务型人才培养有着不同的特点。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对此本文在明确了培养基础之后,结合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较全面的总结了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将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并构建了以其为关键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通过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而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围绕这一根本,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现象及其相互影响,探讨创新活动背后的学习、激励过程及其机制,并指出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人才是实现闽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协同创新是促进两岸经济互补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闽台共同培育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当前,闽台两岸面临创新型人才缺口等挑战,需要通过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闽台两岸政府人才交流政策、发挥闽台两岸社会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拓宽闽台两岸高校之间的师生互动渠道、建立闽台两岸企业之间的员工交流机制、开辟闽台两岸校企合作人才培育路径,形成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闽台创新型人才培育绩效,促进两岸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知识二元性特征及其转化机制,科技人才政策应以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引进促进培养为策略,以实现积累人力资本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战略目标。根据知识二元性特征和产业技术水平两个指标,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分为4类,并构建基于知识转化的科技人才转型模型,而后提出系统的人才政策导向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人才资源中"知识失业"现象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阶段人才资源中呈现出的知识失业现象与知识劳动者的供给、需求以及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防止知识失业现象在我国进一步蔓延,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的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相应调整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服务体系;转变知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鼓励其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目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分布的特征、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产业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军事信息人才是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主体力量,应该科学构建信息主导的课程体系、立足实战的训练体系以及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系统推进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和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教育和学科竞赛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为例,介绍了铜陵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的胜任力与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构建了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3个维度共计17个指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测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多专业、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理论研究机制以及多行业、分等级的资格管理模式与实践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近年中国高素质人才由中西部地区大量向东部地区迁移,沿海大城市是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吸纳地。与高素质人才流动有关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对全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应该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置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向重点建设地区流动,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多层次创业人才“2+1+1+X”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创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人才培养基本规律,提出高校多层次创业人才“2+1+1+X”培养模式,并从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战经验、创业辅导与跟踪扶持四方面,阐述了普及性、专业性和研究型多层次创业人才培养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数学专业要以培养在素质、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适应不同类型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了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完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理工类院校国际经贸学生如何突出重围找到理想的工作、有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理工类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就业渠道与培养模式上进行研究与创新,立足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经贸人才,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培养模式,配以多方向拓展就业渠道,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