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深层次挖掘组织内员工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影  胡远华 《经济论坛》2006,(12):101-103
自从彼德·F·德鲁克首次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以来,人们纷纷把目光关注到知识管理上来。1998年引入中国,在国内掀起知识管理的热潮。而且不仅限于学术界,现已深入到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外显的知识比较易于领会和掌握,有章可循。而内隐知识往往相对“私有化”,深藏于知识的载体——人的头脑中,反映在技能上,通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中叶。波兰尼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这个概念。他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能够说出的多得多”。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域统计数据,基于地理距离视角实证研究了中国省际外显、内隐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边界。本文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外显、内隐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外显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在1 000千米范围外快速下降,而内隐知识在1 100千米范围外已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简单增加研发人员和资本相比,促进研发人员交流互动及优化资本结构更能促进地区知识增长。\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管理战略成为21世纪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其本质在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以突破企业核心刚性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思维惯性及组织智障,通过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综合化的知识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以系统思想全面思考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优势培育的关键环节,而集成创新是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知识转化对集成创新具有内在促进作用。在新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和知识组合化行为,可将对集成创新的激励转化为对知识转化的激励。知识转化视角下集成创新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朱海英 《经济与管理》2009,23(12):47-50
隐性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清楚认识隐性知识管理中隐惶知识的外显化和工作流程,有助于管理者统筹管理全局。对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各种障碍进行分析,有利于管理者抓住关键点,解决问题,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隐追随-外显追随匹配视角,探讨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对领导者感知的领导-成员交换(L-LMX)影响以及工作要求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一个157人的样本进行多时段施测,结果发现,内隐追随可分为中心化追随者原型和理想化追随者原型。相较于中心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理想化追随者原型与外显追随的匹配同L-LMX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领导者工作要求负向调节两种原型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厘清知识治理的内在逻辑脉路,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在考虑情境因素的前提下,构建了以治理机制为中介变量,以外显情境和内隐情境为调节变量,包含知识属性、知识资源在内的知识治理系统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 治理机制在知识治理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外显情境和内隐情境具有正向的共变关系。另外,在具体的内隐情境中,文化的非正式特征越明显,即宽容、信任、容忍程度越明显的文化氛围,越能够抵消由知识距离、成员博弈类型对知识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优货币区(OCA)内生性研究重要分支的F&R内生性假说,在贸易一体化与经济相关性的动态作用关系上,与Krugman专业化假说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两个对立假说通过对OCA收益和成本的不同修正,导致迥异的政策建议.然而,笔者基于Stockman经济增长率分解模型分析后认为:两种假说的分歧源自贸易一体化作用于经济周期渠道的不同关注,即存在"视角差异";两种对立假说并存于现实经济活动中,并都对OCA收益和成本产生重大修正.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如何解决农业保险和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出可以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和信贷之间的这种互补耦合关系来促进相互发展,并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对农村人的印象和城市人的印象存在显著差异;外显印象和内隐印象之间呈不显著低相关。被试的性别和生源地在内隐和外显测量中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流程是组织的重要知识,这些知识在组织运营中存在浅层和深层两种形式,对应组织知识体系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何获取和管理这些知识,对流程的变革至关重要。从知识角度重新认识流程,分析各种流程知识的关系,把知识管理和流程的变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信息:学习成本与交易成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文献梳理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对知识和信息认识的深入,交易成本理论不足以解释知识转移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问题;不管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不等同于信息;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既需要耗费时间,也需要消耗资源,从而构成学习成本。交易成本理论以信息不对称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知识与信息均匀分布假设,并引发了所谓的"信息范式";而在知识不对称且信息不对称假设下所探讨的学习成本概念,则意味着对隐性知识显性化、SECI模型、企业核心能力、战略联盟、产业集群以及国际间技术转移组织形式等问题的研究,将拥有一个逻辑一致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in Economics》2014,68(4):306-314
There is tight link between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The role of higher order beliefs in static 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particular, information frictions break down common knowledge.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in economics examine dynamic coordination problems when there are timing frictions, in the sense that players do not all move at once. Timing frictions in dynamic coordination games play a role that is closely analogous to information frictions in static coordination games.This paper makes explicit the role of higher order beliefs about timing in dynamic coordination games with timing frictions. An event is said to be effectively known if a player knew the event when he last had an option to change his behavior.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mmon knowledge of the time drives results of dynamic coordination games.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溢出对供应商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供应商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技术创新,而且强化知识溢出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隐性知识溢出在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明显。此外,笔者对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型供应商进行了分组检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相关性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是知识资本管理过程中两种关键的知识管理行为,两者既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知识管理研究中,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混淆阻碍了知识管理实践的顺利实施。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区别体现在概念区别、形式区别、内容区别与进程区别四种形式上,而知识转化与知识转化的联系体现在蕴含性、融合性、统一性与同一性四种性能上。随着知识理论研究的深入,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辨析的重要性愈益显著,已成为知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从而为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知识转化与知识转移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采取高度灵活与机动的策略,从知识的视角来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对知识转化或知识转移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实现知识资本的价值增值。知识转化与知识转移的理论辨析与行为辨析已成为知识管理高级阶段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对SECT模型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CT模型只是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客体演变运动的轨迹进行刻画,而没有深入分析完成从知识转移到知识创新这一过程的主体——组织和个人进行知识创新的实际过程,同时,“场”理论中过于强调隐性只是与显性知识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创新过程分割地对应于不同阶段。基于不同等级和等级对知识划分,结合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再学习的知识创新的一般过程,对SECT模型和“场”理论进行了修正,说明知识创新需经历SECT模型的不同阶段和相应“场”情景支持,但每阶段都会产生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视角,剖析虚拟组织知识资源获取、知识集成、学习能力、信任与持续创新能力的关系机制,构建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51家创新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获取分别对持续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知识集成对持续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知识集成在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学习能力和信任显著调节知识资源获取对知识集成的正向作用,且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隐性知识资源获取随着企业间学习能力与信任度的提升,通过知识集成中介对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沉睡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打开不同类型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关系的“黑箱”,基于知识属性理论,将沉睡知识划分为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两个维度,并引入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知识治理机制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提出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关系假设,基于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均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持续性;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治理机制负向调节隐性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同时倒U型调节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中介效应强度。  相似文献   

19.
该文用一个简单的两期动态模型分析年薪制下的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该文明确引入灰色收入作为企业经营者收入的一部分,定义广义的职业生涯考虑,同时,放弃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通过对现行年薪制下经理考虑灰色收入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共同作用的分析,该文解释了如下经济现象:虽然现行的年薪制引入了显性的工资合约,但并不一定使得经理的努力程度提高,而且也不能解决灰色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