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挖掘四个全面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解析劳动正义思想与"四个全面"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生产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劳动者劳其应劳、得其应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让劳动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根本上杜绝不劳而获。从劳动正义视角深入研究"四个全面"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能够使得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的精神与内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推动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相似文献   

3.
现行劳动法律立法的不足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较大,而近年来大量的劳动立法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弥补了其诸多不足。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如仲裁时效制度、“一裁二审”制等均存在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指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存在重建的问题,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雇佣的劳动者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否定之否定,指的是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存在着否定之否定进程.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胡思平  谭玲 《经济前沿》2003,(1):W008-W009
采访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因为她是惠州市人民政府综合管理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近年来,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的指导下,以“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坚决贯彻落实“两个确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理顺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职业培训与就业局势稳步发展,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加大,职工权益得到保障,为促进惠州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计划工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工资总额。(2)实行级别工资制。劳动者按国家政策和计划指标确定工资级别。(3)以人为估计的办法评估作为工资依据的劳动量。这种工资模式虽然在控制工资总额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保障劳动者基本收入等方面显示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平均主义”和工资刚性作崇而失去了工资对劳动的激励作用和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首先,由于人为估计劳动者之“劳”的主观随意性,以及非经济因素参与工资级别的确定,他职工工资与企业的经营效果,物价水平及国民  相似文献   

7.
资本雇佣劳动的经济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奎 《当代经济研究》2001,(6):35-38,72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多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相反,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是无关紧要的,当代经济学家在论证为什么是资本佣劳动时,基本上是一种规范性分析,试图论证资本是合理的,而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提出“资源相对价格”假说,结合劳动者先天“弱势”以及“理性的无知”,论证了为什么事帝上就是资本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8.
一、“知本家”是知识经济的产物   “知本家”是知识型的劳动者,是掌握丰富知识并且拥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从事的劳动主要是智力劳动,他们能够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生产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动力在于知识劳动,知识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产生人类劳动的放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相互协调运行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量为前提的。在知识形态中,知识是经济系统的核心,知识劳动是经济振兴的巨大杠杆。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知识以及发明创造,对…  相似文献   

9.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  相似文献   

10.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培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发展观等观念.“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应当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a simple economic model to study important issues in debates about distributive justice. What role do non-labor productive assets play? What role does private ownership play? What role does scarcity play? What role do credit and labor markets play? The model is used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and in the process explain why even if those who acquire scarce productive assets do so fairly, and in a manner that deserves compensation,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1) that when people own productive assets privately outcomes will become unfair, and (2) credit and labor markets will aggravate inequit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distributive justice requires compensation commensurate with the economic sacrifices people make and acknowledges important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overcome to achieve this.  相似文献   

12.
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起来看,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惟一公平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并最终要以消灭它为目标,当然这要随着条件的成熟逐步实现,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这不等于理论教育中可以回避剥削和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统计数据验证了我国行业收入的绝对差距逐渐扩大,相对差距持续高位的现实,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论证了行业收入差距的产生与发展机理。首先,垄断企业的高利润获得机制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决策主体地位;其次,行业市场分割与拥挤效应再现了垄断行业高利润与低就业的利己目标与社会效应的矛盾;最后,垄断行业存在的大量的隐性工资收入,即福利津贴等准固定劳动力成本,更加放大了行业收入的差距状况,使得民众感受的行业收入差距大于数据中的体现。这部分隐藏的非公平的社会感知,是政府决策者在缓解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建设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法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利益以维护社会公正,通过国家强制性立法保障劳工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尽管在立法层面我国劳动安全基准法已经比较完善,然而执法却面临巨大的困境。以煤矿安全基准法的立法体系与执法为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资方与劳动者各自的法律处境与行为动因复杂,政府职能的改进是提高劳动法执法效力的重要前提。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加强劳动监察的独立性、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力量等途径改善劳动法的执法状况。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了私营企业劳资矛盾频发,劳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日益增多,成为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调整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关键是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外来人口存在职业分工的特性,这种劳动分工既和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有关,又对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地产生影响。从地域空间的角度,揭示浦东新区外来人口的职业分选特性、其空间演化原理,探讨了分工对外来人口市民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利机会不公平、规则制度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氛围;着力推进科学发展,打牢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价值本质的角度看,这就是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公平正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必定具有或承载着特定的价值目的,存在着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问题。任何经济制度,既有其构成要素的各个价值目的,也有其整体的价值目的,这两个层次的价值目的,都有公平正义的程度问题。公有制所要求的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统一平等的共同经济福祉,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价值目的和整体价值目的,它在本质上是公平正义的,充分表明了我国全体人民群众在经济制度上的主体地位。我国目前需要以这一整体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的充分有效实现为宗旨,对经济制度的要素价值目的之间的关系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顾相伟 《经济经纬》2008,42(2):170-172
劳动合同法是顺遂法治潮流应运而生的。劳动合同法当然是要保护劳动者,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劳动者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并促使企业提高有效竞争力。尤其是在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希冀唤醒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它从一个侧面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