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接受职工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这些法定的权利是我...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应本刊之邀,就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记者:《劳动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请您具体谈一谈它的重要性。陈清泰:《劳动法》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当前,通过学习《劳动法》,应该在三个方面统一认识:——《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劳动法》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工一系列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特征。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动…  相似文献   

3.
守法与奉献     
有人说:要遵守《劳动法》,就不宜讲奉献;要讲奉献,就很难遵守《劳动法》。其理由很简单,《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超额劳动报酬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任何超出这些规定讲精神、讲奉献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细细想来,却不敢苟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即一般性和特殊性。同样,《劳动法》也具有二重性。从一般性看,《劳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和规范劳动者行为的基本法律,反映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因而是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对工会、劳资部门而言,应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代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所以,我们要以宣传贯彻《劳动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把民主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指导思想,正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劳动法》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  相似文献   

5.
<正> 一、《劳动法》对哪些劳动者有法律效力? 《劳动法》规定,其对象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一规定包含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以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与上述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的试用期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在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试用期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权益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所以保护试用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已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直接关系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我国《劳动法》从1978年底开始起草,历经15年。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和规范劳动行为的基本法律,结束了我国没有《劳动法》的历史。《劳动法》的制定实施,奠定了我国现代劳动关系和劳动领域各项制度赖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石;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为亿万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提…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情形,《劳动合同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这一权利。本文从概念、特征、形态、法律效果以及立法意义等方面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总结,明确肯定了法律赋予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的现实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劳动法》是在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起草定稿的,而这一转变过程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这期!司,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结构必然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劳动法》既总结了我国15年来劳动体制改革的成果,又借鉴国际经验,对未来劳动体制改革作出了一些“超前性”的规定。在学习、贯彻《劳动法》时,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特点。对于那些经过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比较成熟的经验,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情况,按《劳动法》的规定坚决执行;对于一些前瞻性的规定,则要积…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比《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有值得关注的变化。变化一:扩大了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私营企业《劳动法》施行的“盲区”孙建国程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以来,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集体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在贯彻执行《劳动法》方面,雷厉风行,付诸实施,使...  相似文献   

12.
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须用人单位批准,30日期满后,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办理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法》中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三个法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思考之一:对实施《劳动法》的难度不能低估。 1、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少职工对劳动者的权益非常关心,而对劳动者义务往往重视不够,对国有企业在转机建制过程中的“阵痛”缺少理解和思想上的准备,对《劳动法》全面施行的期望过高,一旦未能如愿后,又产生了埋怨情绪,埋怨国家执法不严,埋怨企业有法不依,埋怨工会不能为职工说话。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担心过分宣传《劳动法》会  相似文献   

15.
劳动部提出今年贯彻实施 《劳动法》要达到的目标 劳动部目前就贯彻实施《劳动法》今年要达到的目标提出要求: 1.非公有制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作有较大突破。各地劳动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积极争取工商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推进《劳动法》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落实。重点是落实《劳动法》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16.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工会的基本职责。监督集体合同履行是企业工会为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手段。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是规范企业员工的劳动标准条件,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和依据。对员工而言, 集体合同可谓“第二劳动法”。然而在落实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中,有些企业却存在重签订、轻履行的现象,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维护集体合同法律严肃性、发挥集体合同维  相似文献   

17.
颇具争议的新法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反复酝酿之后,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基础: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后,我国的劳动者翻身作了主人,劳动成为光荣的事情,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采,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劳动法》。然而,《劳动法》屡屡被侵犯,劳动者屡屡被侵权,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企业长廊     
《中国机电工业》2004,(9):76-80
苏州开展夏季劳保专项检查 苏州市从7月下旬至8月份,在全市开展夏季劳动保护专项检查,检查对象是劳动保护较差的机械电子、冶金装卸等行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其他劳动保护情况,以进一步保护劳动者高温下的身体健康,维护劳动者权益。下图为检查组成员检查现场。 (张文礼 摄)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劳动法》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前进的一年。《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不仅关系着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贯彻《劳动法》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法》为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赋予了广泛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工会要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推动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在贯彻实施《劳动法》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