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对《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认为在当前推进乡村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民本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尊重村民的权利观念,切实维护农民权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唐先程 《广西经济》2013,(12):48-49
今年来,钟山县按照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和贺州市“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活动要求,创新管理模式,集中力量开展“四大活动”,强化“四个保障”,深入推进“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钟山”活动,全县环境更加洁净、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城乡更加宜居。  相似文献   

3.
把握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旅游新村建设为目标,推进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发展,是农村实现城市化进程的新契机。滕头旅游新村的建设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的最大效益。因此,解读“滕头现象”对推动农村城市化,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改革》2023,(12):113-127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  相似文献   

5.
<正>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为高频词,引发代表委员关注热议。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今年全国各省份两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政策顶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构建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乡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浙江省以“和谐乡村构建”为基点,有序地在全省农村推进行政村区域规模调整,给乡村社会带来了诸多变迁。  相似文献   

7.
汪菁 《科技和产业》2023,23(4):128-132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德清县坚持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通过全域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创新数字乡村智治新模式,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智能精细、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推进理论总结和经验辨识,系统阐释德清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动困境以及优化路径,助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人才建设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出发,加强乡村人才建设都是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也不断对人才建设提出新要求,乡村人才培育机制也有待健全。对此,必须加快乡村人才的“内育”“外引”,提升人才培育的实效性,全面增强乡村人才的后备支撑力。  相似文献   

9.
从毛泽东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着力阐述二者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二人的乡村建设理论都值得我们敬畏和借鉴,也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发展乡村教育,提升新农村建设软实力;重构群众路线,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让其参与管理基层事务,既是国家法律赋予基层群众的权利,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解决基层民主监督问题的具体体现;既是基层政治建设的前提,也是保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做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休假制度改革带动乡村旅游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施行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各大旅行社增加了短线旅游的线路,离城市较近的乡村带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各级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辖区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设计应重点推动乡村旅游本乡本土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的市场营销更要适应社会发展,走多元化路线;“农家乐”经营者应该与时俱进,使乡村旅游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刚察县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将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在乡村实施“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机关落实“一引领四提升”工作法,社区推进“两厅四站”建设,促使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融合统一,为高质量建设美丽的高原海滨藏城添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灵台县“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的发展路子,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突出规划先行,确保按规执行.“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规划是龙头.”灵台县应结合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村落文化、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等实际,坚持把实施村庄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人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按照“一村一策”的模式,重点从空间格局、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要求.统筹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坚持以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突出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改造扩建型、旧村整治型、特色保护型和新建型要求,整合项目,集中突破,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监管、自主建设”的原则,突出农村特点,切实做到慎砍树、少拆房,做到一村一貌,逐步建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4.
宜居济南府,美丽乡村行。近年来,济南启动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济南要有8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对法学领域的权利概念进行简单梳理;接着分析了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权利”具有资本的属性,因而本文引出了“权利资本”的概念;最后,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权利资本”不但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核,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6.
信息     
《广西经济》2006,(4):56-57
钦州市一季度财政收入创新高;全州县“四个推进”谋划新农村建设;恭城乡村旅游初战告捷;把民心工程建成拉动经济增长工程灵川县27个项目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昭平工业总量再创同期最好水平;台商到三江投资发展高山茶叶;福绵管理区今年经济工作实现开门红;梧州口岸一季度出口货运量增长近5成;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反腐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要积极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抓好制度反腐这一关键点。十八大就两者的建设均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本文从制度反腐的内涵出发,然后结合国外先进的制度反腐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制度反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即以“权利本位”为核心;以“党内民主”为依托;以“权力民授”为支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兴起了一场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大规模的乡村社会建设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晏阳初通过社会调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当今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合作经济》2023,(8):50-52
<正>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供销合作社着眼服务乡村,注重联农带农,通过组建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18410”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等“七项措施”,努力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河北省唐山市供销合作社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唐山市社着眼服务乡村,注重联农带农,积极引导,强力推进,采取“七项措施”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截至目前,唐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90个;  相似文献   

20.
黄杉 《辽宁经济》2010,(3):52-5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2009年3月30日,包括中国在内的81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内容全面的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公约。由此可见,维护残疾人的权益,重视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已形成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