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敬畏、理性、诚信是支撑和谐世界的三种基本道德。全面分析了当前人类存在的缺乏敬畏意识、缺乏理性精神、诚信意识的危机以及成因;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重塑敬畏、理性、诚信三种基本德性,夯实生态文明大厦基石。  相似文献   

2.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亚 《湖北经济管理》2008,(16):118-119
面对我国严峻的生态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对怎样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提高其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知水平;二是引导其切实关注生态问题,使其对生态问题有感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其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其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是以人类为中心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文化,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形成有赖于生态文化建设的推进,缺乏生态文化的支撑,生态也就难以成为一种文明.文章以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新精神、新要求,对建设西藏特色的生态文化、推进西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建设途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尺度之一.对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其自身不足和发展方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若处理不好将会制约两大平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反映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具体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具体形态,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开拓对生态文明认识的新视界、新视野,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核心要义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涉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个重要方面。在价值蕴含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树立“共同体”思想指引前行之路、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行动指南、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在践行路径上,强调科技之于环保的地位、强调生态制度之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强调生态意识之于凝聚社会合力的显要,不断推动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已经越来越成为世莽性的共识.超越资本逻辑的工业化、市场化需要一种生态型的思维方式.在人类思维方式中,科学理性思维和文象思维具有同源性,表现为以逻辑和语言为思维的基础,同时又具有差异性,表现为科学理性思维是一种陈述性的思维表达方式,而文象思维是一种描述性的表达方式.科学理性思维更注重结果,注重客观规律,而文象思维更注重过程,注重身心与万物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才真正代表了生态文明的精神和理念.进而论证,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心和抓手在于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诞生后的几百万年中,文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山东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山东面临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较脆弱的严峻形势,这必然会成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建立具体的制度保障;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并以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汤文华  段艳丰 《特区经济》2014,(12):120-121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困境应运而生。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消解我国生态困境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和公众参与建设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重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三总"的角度来看,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立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地位,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明确的规划和法律制度、有效的管理和执行制度、严格的监管和责任制度、良好的意识和道德制度等,四者互相支撑、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4.
经济激励与企业生态文明观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激励对培育企业生态文明观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基本指标的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曾咏辉 《黑河学刊》2011,(2):148-150
乌江流域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区,需要我们从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层面来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在环境教育中,要坚持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相结合、现代生态文明观与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以环境道德实践为中介,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朝着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产生的新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和人类生态本性的道德回归。生态文明也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敬畏生命就是尊敬一切生命,由于我国传统教育忽视了生命教育,有些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缺乏尊重。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加强生命伦理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珍惜生命与人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解读了《中庸》中关于诚信的观念,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认为重树诚信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治理当下社会的诚信缺失,需要标本兼治:加强对公民的诚信和礼仪廉耻教育,政府官员要在诚信建设过程中以身作则,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敬畏意识”与“耻感文化”的建设,重新确立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校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优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力不足;大学生知强行弱,消费意识存在偏差。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刘玲 《魅力中国》2010,(30):30-30,32
21世纪,中国面临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任。绿色消费是一种科学、理性、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