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的同业拆借利率形成机制以及同业拆借利率发挥基准利率作用的原因,探讨了我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元LIBOR操纵案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松 《上海金融》2012,(6):63-66,118
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诸多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其准确性对资源配置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元LIBOR形成机制确实存在不准确性,美元LIBOR和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关系存在结构突变。因此,我国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报价银行报价的真实性,不断完善利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准利率具有市场性、基础性、测控性、波动性和预测性等五个基本属性,参考FFR和LIBOR的数量属性,利用EGARCH、Granger等模型对2001年至2010年中国货币市场候选基准利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市场性检验、测控性检验、波动性检验、基础性检验及预测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七天期银行间回购利率是当前中国货币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基准利率,同时SHIBOR利率也具有很强的基准利率潜质,但因时间序列较短,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隔夜SHIBOR为基准,借鉴美国隔夜指数互换期货,首次提出了人民币隔夜利率指数以及指数隐含利率。通过研究指数与期限利率的信息传递关系,构建指数和指数隐含利率动态数据,分析了指数的信息价值。研究结果认为,人民币隔夜利率指数衍生品能有效对冲隔夜利率风险,促进金融市场信息效率,强化各期限利率关系。指数的信息价值包括: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预测货币政策,定量刻画银行体系风险溢价水平。  相似文献   

5.
Libor丑闻——不是一个银行的问题 2013画卷渐次展开。就在各界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之时,一桩丑闻却震惊了世界金融圈。2月6日,美、英监管当局宣布,鉴于苏格兰皇家银行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将对其处以6.1亿美元的巨额罚金。  相似文献   

6.
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决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和同业拆借利率与其他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后,建立了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决定模型,同时研究了这些主要经济变量对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确定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育程度,完善我国货币市场乃至金融体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金融市场候选无风险利率,理论上比较分析市场性、可控性和连续性,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股指期货市场隐含无风险利率和候选利率的时间序列对候选利率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基础性检验。检验后发现SHIBOR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连续性,而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具有更高的市场性,候选利率的基础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推出是央行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尝试。本文对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亓霞 《甘肃金融》2001,(9):13-14
从1996年6月国家在上海建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到2000年9月21日对外币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将意味着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0.
LIBOR操纵丑闻是前所未有的一桩国际金融市场操纵案例。本文回顾了计量经济学、司法对该案例异常利率呈报的证据收集方法,总结了国际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完善、监测的改进措施,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初级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子市场之一,市场化的同业拆借利率能及时灵敏地反映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是市场上其他利率波动的重要参照与金融资产定价的重要基础。本文收集了1998-2003年、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再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思婧 《时代金融》2013,(18):147-148
央行在2007年1月4日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表现更为突出。本文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收益率统计特征进行正态分布、平稳性、自相关检验,采用GARCH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SHIBOR具有不服从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厚尾性和负偏度特性,以及波动的非对称性。最后本文对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Libor即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被认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最真实的市场资金需求状况,是全球短期利率的重要基准。但在金融危机期间,其表现引起广泛质疑,为此,多国监管机构对Libor操纵事件展开深入调查。文章分析指出,受影响银行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报价行样本和时差问题对资金成本也有重大影响等因素影响,Libor报价机制存在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未来Libor改革存在调整修补定价机制、改造为交易利率或被替代等选项,改革方案的争论体现了欧美对基准利率话语权的激烈博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SHIBOR和LIBOR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SHIBOR作为我国的基准利率的作用。与SHIBOR相比,LIBOR波动更为平稳,期限结构更为合理、稳定;而与LIBOR相比,SHIBOR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对其报价、生成、运行进行监管,定期对报价情况进行多指标考核,将场外报价银行培育制度和报价银行淘汰机制相结合,增强了报价的准确性。但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参与度仍有待提高等原因,SHIBOR波动性较大。所以,我国应进一步优化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提高其作为基准利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不排斥政府对利率的宏观调控,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机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政府的利率调控也对市场利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宏观调控作用更加重要。我国之所以至今没有完全放开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致使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志勇 《上海金融》2003,(11):30-32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是实现利率市场化最早的市场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与国债回购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关系以及同业拆借市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各期限利率结构已渐近合理,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联系也较为密切。(2)从基准利率到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传递还有个时间过程(滞后5个月左右),这说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效率还有待提高。(3)货币供应量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对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祺 《中国外资》2011,(10):51-52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型。本文结合贷款定价基本理论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定价现状,提出了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化利率基础的定价方式,并探讨了可能的实际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控制央行存贷款利率,直接锁定和调节同业拆借利率,而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做法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因为这种调控利率模式比我国准备采取的美国模式容易得多,我国也具有如此操作的基本条件.我们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并未发生在央行存贷款利率之和两分之一的地方的重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将利率调控的目标和机制转移到加拿大等国的模式上来.只要我们做出这样的调整,实现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利率调控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利率市场化也将轻而易举地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型.本文结合贷款定价基本理论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定价现状,提出了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化利率基础的定价方式,并探讨了可能的实际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以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为例,虽然央行不再直接决定利率,但是由于其对于其它利率的限制,其利率变化还是有可能不能满足货币--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特征.基于此,本文试图利用ADL模型,通过对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与基础货币供应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来考察已经实现市场化的这一货币市场的利率机制是否满足这个基本特征,分析结果将有助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成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