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地质公园的历史起源、含义、特征及欧洲地质公园的发展概况;对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地质公园的分类方法及特点进行了简要述评;根据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旅游资源,提高地质公园建设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范围界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地质公园范围是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的基础,包括新建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和原有地质公园范围的重新界定.通过简述当前我国对地质公园范围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公园范围界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举例说明了地质公园范围界定中常采用的"单一式"、"组团式"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科普、发展"的理念,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显得倍受关注。简述了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混乱、建设随意、保护不力、科普缺失等常见问题分析,提出了做实管理计划、强化建设规划专业性、完善建设投资渠道等解决方案,为顺利实现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提供方法,从而为地质公园管理步入正规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题建立的公园.地质公园的建立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地质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诸多问题,妥善处理公园、遗迹、经济发展三方关系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公园在近十几年发展迅猛,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重心会向西部及西北偏移。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国地质公园分布特点着手,较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地质公园的演化规律及存在问题,希望对我国地质公园的创建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系统构成的基础上,以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指出目前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者科普教育意识、切实提高地质公园导游从业素质、完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牌示解说、加强地质展览馆的建设和服务、建设地学科普实践专区和加强科学研究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06年被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接受中期评估。主要阐述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近年来在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结合目前地质公园建设现状分析影响其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诸如现有地质公园边界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封闭区域、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科学有效的地质公园规划,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地质公园显示度建设、尽快调整地质公园边界和重新编制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序的保护开发地质遗迹,将开放式管理模式引入地质公园管理。文章阐述了地质公园开放式景区的含义、原则和意义,并以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剑江园区为例,从公园的规划与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科普解说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设施、安全性、管理经费等6个方面探讨了建设地质公园开放式景区过程中的主要预见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参照国外国家公园现行管理体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了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在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利益协调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地质公园外部管理体制,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构建国家地质公园内部管理体制,并提出了国家地质公园管理体制的协调对策,全方位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以保障国家地质公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助推脱贫攻坚数据的梳理分析,构建了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助推脱贫攻坚评估指标体系。从经济效益、就业与扶贫效益、基建服务与扶贫效益三个维度对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的效益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完善地质公园管理制度;(2)以地学旅游为核心,创新思路,推动产业发展;(3)合理定位公园开发与贫困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4)加强实用技术扶贫工作,让贫困地区就业含金量更高;(5)大力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和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圣地 共同财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的创新举措,总体设想是基于保护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资源,赋予旅游景区一个新的内涵,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本文从6个方面论述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并对管理工作提出了4项要求,文末附列中国首批建立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录并分别作出简介.  相似文献   

12.
出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由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地质公园应运而生,并且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地质公园处于发展的初创阶段,许多理论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简述地质公园概况,分析了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丰富多样。在分析西部地区地质公园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后,提出了保护地质遗迹及建设地质公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的目的及原则,并以拟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将其功能区划分为保护区、旅游观光区、服务区等共计24个功能区.该功能分区有利于八台山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合理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当地的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是最早提出地质公园这一概念的,也是以政府名义首次正式命名并批准建立地质公园的国家。从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国家级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的基本情况出发,提出实施西南地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发展战略,这是开拓地质工作新领域,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之一,地质遗迹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和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基础。在全面调查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质遗迹的重要特征,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6大类、11类、12亚类。对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评价因子,并充分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结果显示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且均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等特征,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5处。泰山岩群、新太古代的多期侵入岩体、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地质公园内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其中大部分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研究结果对于沂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以及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申报和创建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艳梅 《水利经济》2020,38(6):25-30
依据水事四法、流域立法、国家政策和改革实践,对我国流域水管理法律体制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析和定性评价,指出我国流域水管理从最初的区域管理体制,演变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目前仍然处于变革之中。近年来的流域管理机构改革强化了流域管理,河长制的实施强化了区域管理与科层协调,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在生态环保部门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则优化了多部门区域管理;这些先后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之间缺乏统筹,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割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地籍管理全覆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实现地籍管理全覆盖势在必行。通过阐述地籍管理全覆盖的含义,从地籍管理的业务出发,分别论述了我国地籍管理在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管理信息化中全覆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空间、时间、技术、法律法规等来理解和实现地籍管理全覆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Military Training Areas (MTAs) cover an estimated 200–250 million hectares globally, occur in all major ecosystems, and are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conservation assets. In some jurisdictions, MTAs may be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land use category that is owned and operated by a sovereign government. Despite this, MTAs are not recognised as either a conservation 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ource. Further, no MTAs are managed for their environmental values, defined as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that are valued by society, nor is there any specific MTA management guidance that details how both the military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a MTA can be maintained.We conducted a desktop review of Australian and German MTA management document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ontained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at recognised both military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Management documentation from these two countries was chosen as they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countries at the forefront of MTA management globally. Our review determined that both the Australian and German management regimes do not have specif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for these values. This is likely to be the case for the majority of MTAs globally.For the first time, we develop MTA management principles that integrate the management of both military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Key to achieving this integration i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impacts of military tra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known, o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a particular training area.To assis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s, we developed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management of MTAs. The framework contains two adaptive management loops. The first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MTAs, the second targets the military training values of MTAs. These two management loops facilit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optimise MTA management for both military training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资源配置方法,对于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现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现状及弊端、实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原因、资产化管理概述、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构成及资产评估、资产化管理的对策、资产化管理与资源化管理等方面综述现阶段国内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