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贷款呆帐准备金计提的规定,阐述贷款呆帐准备金的计提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及如何建立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呆帐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制度>存在明显的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广使用贷款"五级分类法",改变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及呆帐贷款核销方法,对其他相关资产在年末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严格按定期存款的原存入期利率计提应付利息.  相似文献   

3.
王刚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5):120-124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与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分类紧密联系的银行审慎监管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有关国家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监管规定,指出主要应从三方面完善现有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体系,一是加强监管机构对外资银行准备金计提、管理的监督;二是应根据外资银行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要求;三是增加国家风险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已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主要表现是贷款准备金的计提缺乏真实依据,提取呆账准备金不科学,应收利息核算不真实,应付利息的确认方法存在缺陷,等等,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寻找出一系列完善与修正目前财务制度的方法,以迎接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在贷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财政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人民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准备作出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各家商业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商业银行在计提贷款准备时可能出现误差:三是各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准备的范围和比例不统一,导致贷款损失准备结果缺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特殊行业会计制度、外币分账制、债券投资收益的分类、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及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我国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一项长效制度,在化解贷款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内部控制效率的基础性平台。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模型提供可靠性检验,从而揭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部金融》2005,(6):5-15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9.
银行监管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我们围绕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机制,也作了许多探索。但在客观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在许多技术性制度方面还存在着监管缺陷,必须深化改革。财政部应允许建立特别呆帐准备金,再次向国有银行注资,并准许按新的贷款分类法来计提有关准备金;人民银行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审慎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推行新的信贷资产分类法,并积极探讨新的有效措施,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会计所处的环境以及依据环境所做的会计假定具有不确定性是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前提,会计处理方法不高估资产、不虚增利润是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实质.作为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业,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稳健性原则,以加速折旧法计提高科技固定资产的折旧,并对各类资产建立坏账备抵制度,计提减值准备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