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齐昕 《经济与管理》2012,(10):49-54
“包容性城市化”作为我国低碳型城市化的精明发展路径与至高政策导向,通过整合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赋予各城市化主体共享发展成果与机会的权利,调节并突破城市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非均衡、非包容性瓶颈,为实现高水平、深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型城市化提供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金融发展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动力因素,我国的非均衡金融加剧城市化矛盾,严重阻滞了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化包容性发展,亟待调节金融非均衡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城市化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结构。发达国家对城市化问题研究较早,而我国学者自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关于城市化道路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在综述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类型、城市化战略措施等3方面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其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一些大城市化也达到了城市化的后期水平。2012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为80.23%,已经进入城市发展后期,但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分析,发现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公用事业与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滞后。在城市化空间日益缩小的严峻局面下,南京必须消除五大滞后的消极影响以继续保持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也是实现南京市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机制,特别是城市化理论机制的研究,指出城市经济是实证性非常强的经济,作为城市发展内生力量之一的政府,在选择、建立和完善城市发展机制中的推动力是不可缺位应大有作为的。城市发展机制应该突出城市政府的职能、行为和力量,发挥政府的战略引导、动力制衡、载体选择、系统调节等作用,形成有效的城市发展规划机制、供给机制、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户口迁移政策和现实的人口迁移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已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20多年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国情决定了应该把体系化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政府在推动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中,要从法律、政策、措施方面,保证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金融经济力是调节城市化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成为促进城市化经济运行由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转变、实现城市经济良性运转和城市化经济和谐运行的重要保障。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短缺型和过剩型的两种病变愈演愈烈,导致城市化经济运行呈现非均衡态的发展趋势。面对此种情形,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经济力的调节作用,促进非均衡态向均衡态的转变,这不但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和谐化运转,而且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追求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8.
赵东阳 《经济师》2005,3(12):32-33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群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文章从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和功能入手,分析了从城市化到城市群的必然趋势,并从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数学模型中探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而适应中国实际的组团式城市群将会大大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焦斌龙 《生产力研究》2003,(4):14-15,88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市化战略经过了优先在城市发展重工业的自上而下的大城市战略和通过乡镇企业带动城镇 ,进而带动城市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战略 ,这样的城市化战略虽然有效地突破了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现在已到了转变城镇化战略为大城市战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实施城市化战略转变 ,尽快改变我国城市化滞后的状况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速度的两倍。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的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长远大计。为此,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应汲取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教训,冷静地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按照科学性、弱相关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能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针对新疆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利用新疆15个样本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构建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未来二三十年城市空间扩张将是中国城市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城市土地一级开发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一种措施,既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社会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完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中政府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发展乡村的特色传统产业、鼓励富裕人员和知识分子回乡创业等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如何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内涵,创新城镇化模式路径,引导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值得研究。通过对我国现有城镇化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镇化模式中以产业规模决定就业规模、以就业规模决定人口规模的城镇规模创新,实现联合办公、综合管理的管理方式创新,发展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和文化建设中抓教育的创新,以推进城镇化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缓慢的解释主要来自人口流动以及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方面,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明显受制于城市最佳人口规模的扩大,即城市的容纳能力。通过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06年共计7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金融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水平有很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业发展水平的不足将抑制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步伐。为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加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大城市公共支出方面的金融创新力度以及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的21世纪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也促使小城镇建设的理念随之改变.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体制创新,谋求全方位的发展,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则只能限于"公共领域",即"市场失灵"领域.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城市中的计划经济制度,使我们在起始条件下就偏离了城市化的正常进程,即走了城镇化的道路。尽管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跨越,但它毕竟还是存在着许多弊端。城镇化只是一种过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也利用我国现在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契机,应该回复到城市化正常进程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