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80年代(1980~198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66.7万吨,生铁381.1万吨,钢铁产品出口创汇58.16亿美元.同时进口铁矿石6937万吨,进口废船、废钢820.6万吨.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以16%速度增长,近三年,出口额平均每年以53%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给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钢铁工业蓬勃发展,十几年来已经连上几个新台阶.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1983年登上4000万吨钢的台阶,以后又于1986、1989、1991年分别登上了5000万吨、6000万吨、7000万吨钢的新台阶.13年来,钢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平均每年增长300万吨.与此同时,钢材品种有了增长,对市场的适应程度有所增强,钢材质量也有提高,能源消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环境治理有较明显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再一次证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一、2013年民营钢铁回顾2013年伴随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在产量、品种质量、节能环保、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新的成就,粗钢产量达7.79亿吨,同比增长7.5%,产钢已占世界总量的48%;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3.42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累计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净出口4826万吨,同比增长14.7%;全年进口铁矿石81941万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129.03美元/吨,较2012年增加0.72美元/吨;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3亿吨,同比增长8.9%;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综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经受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新的成绩。钢产量以突破9153万吨而载入史册,全年产钢约9200万吨,钢材量约8003万吨,一些短线产品增长幅度较大,产品质量也有提高,连铸比达到40%,比上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技术改造也有新的进展,出口钢材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对1999~2006年间影响钢铁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业、工业以及钢铁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钢铁产出分别增长0.065、0.458、0.479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工业及钢铁出口对钢铁的产出具有正向效应和延迟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钢铁产出的变动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钢铁自身扰动项和工业扰动项的冲击将起主要作用,钢铁出口和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计算了1995~2009年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量增长迅速,期间又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3年碳排放量小幅波动阶段,2003~2009年碳排放量快速增长阶段.接着对长江三角洲人均碳排放、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人均GDP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弹性为0.4868,人均能源消耗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弹性为0.7658;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原因,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原因,碳排放是能源消耗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江三角洲节能减排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体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引导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等.  相似文献   

7.
在引入指标分解和扩展的Kaya恒等式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我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能源结构效应5个部分。通过测算建立了我国长时间序列碳排放数据(2004—2016年),并从国家级、区域级和省市级3个层面分别探讨了各驱动因素的碳排放变动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是促进我国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两个驱动因素;人口规模效应促进了我国碳排放的增长,能源结构效应抑制了我国碳排放的增长,但这两个驱动因素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此外,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检验,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用于解决我国的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 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LMDI) 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 3.50%, 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 工业、 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 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 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 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 因此, 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 增加技术投入、 借助经济杠杆、 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确立了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从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始,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3178万吨,增加到1999年12370万吨,连续4年突破1亿吨,居世界首位,使中国钢铁工业成为世界钢铁大国。1978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  相似文献   

10.
夏添 《冶金财会》2012,(12):20-21
<正>2012年在全球经济衰退中,我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钢铁工业钢价持续下跌,行业全面亏损,企业经营异常艰难。酒钢同样深陷其中,但公司上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奋勇拼搏、逆境里求发展。1~9月份公司铁、钢、材产量分别完成582万吨、668万吨、669万吨;实现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10.1%,销售利润率1.03%,高于行业平均值0.71个百分点;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11.
基于Kaya公式的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Kaya公式的分析框架,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因素分解法分析了能源碳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人均收入和人口因素对我国1978—2009年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收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人口对于CO2排放量的拉动作用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对抑制CO2排放起到了持续而显著的作用,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微弱。因此,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产业,调整现有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原料工业,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时都优先发展钢铁工业.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1986年已发展到5220万吨,而1991年我国钢产量为7057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铁产量为672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钢铁工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生产将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是钢铁工业稳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发展铁矿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冶金财会》2013,(3):48
<正>1-2月,全国粗钢产量12545万吨,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15827万吨,增长14.2%,加快9.6个百分点。焦炭产量7361万吨,增长9.8%,加快6.5个百分点。铁合金产量510万吨,增长20.2%,加快11.7个百分点。铁矿砂进口12195万吨,下降1.5%。钢材出口916万吨,增长28.7%;进口200万吨,下降6.3%。钢坯进口10万吨,增长47.7%。焦炭出口17万吨,增长15.3%。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钢铁工业已步入高增长的重要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步入高增长期,已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看一个产业是否步入高增长期,不只是看这个产业一年的增长高速度,而要看增长的持续性、趋势性,以及支持这种高增长因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步入了高增长期,到2003年上半年,已连续3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持续高增长。2001年全国产钢15266万t,比2000年增加2416万t,增长15.8%;2002年产钢18225万t,比上年增加3122万t,增长20.67%;2003年上半年产钢10315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1791万吨,增长21.01%;预计全年…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年~1992年的14年间,钢产量由3178万吨增加到8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44万吨,年递增率6.8%。特别是在去年春季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加快了发展步伐,钢材需求量迅速增长,为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市场。1992年钢产量比上一年净增900万吨,创造了历史上年增产钢的最高纪录,这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初步测算,到1995年全国可产钢8600~8800万吨,比“八五”计划原定1995年产钢7200万吨的目标提高约20%。与此同时,钢铁工业在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加强企业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市场年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产销两旺。全年原油产量为1.745亿吨,同比增长2.9%,增幅比2003年增加1.4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达4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03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达到27306.8万吨,同比增长15.7%,增幅比2003年提高2.9个百分点。石油总进口量同比增长52.0%,净进口量增长45.7%,而出口量呈下降趋势。1~11月,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9566.28万吨,同比增长18.44%。石油价格波动上涨,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双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05年石油供需增速将回落,但仍保持高位。估计2005年原油需求量达52256万吨左右,石油总需求量达35400万吨左右,全年原油产量预计约为17650万吨,原油加工量约为29200万吨。由于2005年国际油价仍会维持在30美元/桶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中国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国内油价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抑制石油需求的过快增长,因此,2005年国内成品油平均市场售价水平可能仅略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17.
日本钢铁工业经过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钢产量大幅度上升,从1960年产钢2200万吨,上升到1973年1.19亿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后,钢产量开始下降,20多年来,一直在1亿吨左右徘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日本钢铁工业在世界钢铁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不仅是一个钢铁大国,也是一个钢铁强国。研究和分析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日本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1.企业规模大、集团化作为一个年产1亿吨钢的钢铁大国,其普通…  相似文献   

18.
信息银行     
主要工业原燃材料 日铁路运输量概况 在全国几个较大的原材料的工业部门中,每日的铁路运输量是相当大的;其中煤炭铁路运输量最大,为全国几种原燃材料之首;其次是矿物性建筑材料居第二位;钢铁日运输量居第三;石油运输量最小。按铁路货车平均载重比较;煤炭为59.3吨/车;矿物性建筑材料58.5吨/车;钢铁57.1吨/车;石油47.4吨/车。以1993年为例,我国煤炭每日铁路运输量为178万吨;矿物性建筑材料为35万吨;钢铁27万吨;石油为19万吨。  相似文献   

19.
1 钢铁工业要登上新台阶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14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连续登上4000、5000、6000、7000、8000万吨钢的新台阶。进入90年代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6%,钢材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约为5%。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钢铁工业要适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9%的需要,还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预计到2000年将消费钢材9000万吨,换算为钢消费量,将需年产1亿吨钢。当然,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的增长,而是要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使钢铁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生产建设各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1987年钢铁工业的回顾 钢铁生产夺取了新的胜利。1987年,钢产量预计可以超过5550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30万吨;铁矿石将超过1.57亿吨,提前3年完成了“七五”计划;钢材质量有较大进步,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800万吨,比1987年增长了一倍;市场紧缺的钢板和无缝管也都有增长;以低合金钢为重点的高效钢材和合金钢产量稳步上升;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80万吨;全年实现利税可超过15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上缴利税的大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