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邑县根据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狠抓了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整理,显现出十大效应。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大邑县在可垦区内,大力开发整理耕地。从1988年以来的10年间,共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6100多亩,减少建设占用和退耕还林的耕地,净增耕地2920多亩,实现耕地持平有余,保证了粮食的稳定增长。  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效应大邑县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个产业,组织社会力量向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1988年到1998年,共开发整理土地15-4万亩,…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工作意义重大,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土地整理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本文从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中影响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控制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国乡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的土地整理包括乡村土地整理和袁镇建设用地整理两个方面,其中乡村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重在它的政治意义和生态意义较强,难在融资渠道狭窄。不过,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土地整理实践中,德国乡村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完善的融资机制和比较成熟的融资模式,在欧洲独具典型。  相似文献   

4.
广东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概念。近日,笔者就此问题在广东省进行调研。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大体可概括为: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和优化配置的力度,实现土地资源开发整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促进土地资源产业从投入、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到后期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全过程的一体化,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综合效益。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粗放,…  相似文献   

5.
生态风险评价是伴随环境管理和环境观念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中引入生态风险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生态经济平衡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科学决策的要求,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应加强生态风险评价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王万茂在我国沉睡了几十年的土地整理,近年来又被人们提到了议事日程。建国初期,“土地整理”一词来源于俄语,我国政府曾向苏联派遣了几十名留学生专攻土地整理专业,大约在50年代末“土地整理”渐渐为“土地规划”所替代。本文拟就土地整...  相似文献   

7.
新机制开始了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启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冬时节,土地开发整理正忙。此前,2001年度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3亿元资金中的10.96亿元分两批下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这项强国富民安天下的手段背后,有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十几年的不懈探索和积累,它标志着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成功地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新项目给土地开发整理带来的是新的机制,新的、稳定的资金渠道和一整套越来越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我们有信心这样说,新项目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发挥其不可小视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土地管理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土地整理的产生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土地整理”一词在国外最早问世于法国、德国和俄国等欧洲国家。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第一块地合并的书面文件追朔到约1250年。“土地整理”(OrdnungvonGrund)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886年巴伐利亚王国的法律中,根据这项法律设立了土地整理专门机构和规定了实施程序。德国于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土地整理法。法国土地整理(Amenagementdesterre)始于1705年,于1919年颁布了土地调整法。俄国于17世纪就开展了土地整理工作,从1765年始花费了ZO年时间完成全俄土地资源调查()e。ePa。。。oe。e。eBa。。e)…  相似文献   

9.
全国及兵团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态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我国国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持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些都为我们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部门和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和农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每每与土地有关。在古代史中,农业社会的很多转折都由“耕者有其田”的抗争所驱动。在现代史中,土地革命成为开创新中国的一大动力;土地承包制、土地有偿使用制打破了极左政治和计划经济的坚冰,成为改革开放最早和最重要的突破口。在现在的新形势下,我们又在土地上做的文章,称为“土地整理”。说这些似乎扯得太远,无非是想提醒土地整理的决策者和操作者要有点历史感。众所周知,土地整理古已有之。我们既有井田制、都江堰那样的传世佳作,也有“大寨田”那样的愚昧败笔。如果把旧城改造也看成土地整理,教训更是不胜枚举。江南…  相似文献   

11.
对土地整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整理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重新认识土地整理的内涵,以利于开展下一步工作。土地整理也有对耕地数量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土地整理追求的是农村整体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它是一个综合性目标,而不是单一目标。对照土地整理的目标内涵,土地整理理念与新农村建设方针十分契合,两者都追求农村的整体进步,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实现手段,它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要求,必须要做到“集中资金办大事、办成事”,项目管理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荆州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思路湖北省荆州市土地局我们编制或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到2010年耕地总量平衡或略有增加为目标,以乡镇规划为重点,以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开发复垦规划、城镇规模控制规划、以及土地整理规划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科学发展观和土地整理的关系,确定土地整理新理念.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研究结论:科学发展观应确定为中国土地整理新的战略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土地整理前后区域生物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与经济要素的变化,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益于增加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从土地整理中挖掘土地潜力安徽省土地管理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关心、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认真学习中央《通知》,我们深深地感到,《通知》重要实质之一,是要在严格土地管理、控制占用耕地的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经过努力,实现耕地总...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10年的历程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新的历史时期,对土地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土地整理成为必须的要素,占补平衡对土地整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对土地整理的发展思考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初探--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我国在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是很完善的现状,分析了土地整理潜力和总结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设计了一套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和加权计算土地整理潜力;这种评价模式已在项目区进行了实践,意为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变革中俄罗斯的土地整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利用措施系统的土地整理3工作在俄罗斯存在已久,但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已是19世纪后半叶。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不同,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苏联发展时期,它成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农业水平,保护土地的国家措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赋予土地整理新的内容。1俄罗斯的土地制度变革还在苏联解体前即199O年下半年,俄罗斯开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的口号是主人回归土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化是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心思想是把整理后的土地,作为土地整理的“产品”推向市场,本研究将农地整理视为一个产业链,认为其产业系统由土地(原料)、资本、技术、产品、社会保障、目标等6个子系统组成。产业链上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具有相应的模式,从而构成一个产业化模式体系,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可采取“企业 农户”模式、易地代补模式以及企业化运作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融资模式可借鉴BOT模式和证券模式;整理后新增土地的交易及权属调整应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市场化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组织可采取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服务权相分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强土地整理的科学研究,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国土资源报》联合主办,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承办的“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1月下旬在武汉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优秀论文颁奖、土地整理现场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