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一是围绕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玩具、家具等重点消费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2016年共抽查18类2550家企业2935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4.21%,同比提升1.09个百分点.二是深入开展儿童用品、食品相关产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质检利剑"执法行动,共检查企业1962家次,立案查处289起,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启动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督促小家电、童鞋生产企业召回缺陷产品3202件,召回率超过83%.四是加大"汽车三包"争议调处力度,成功调解108起"汽车三包"问题纠纷.  相似文献   

2.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在改革创新方面频出重拳,吉普牧马人越野车因存在自燃高风险,第一时间被质检总局通报;而对儿童用品、家用电器、进口食用饲用农产品等的消费品,质检总局在2014年也拟建立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创了历史新高,超过500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被通知回到指定维修地点消除安全隐患,随着今年一月一号《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将有更多涉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消费品被纳入到缺陷召回管理范围。设立和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就是为了能够及时消除产品存在的安全隐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组对比数据:2014年美国实施消费品召回296次,涉及数量4 781.56万件;欧盟实施消费品召回2 087次;我国实施儿童玩具等消费品召回仅72次。与此同时,一系列国外企业开展消费品召回行动时选择性忽略中国市场的不合理现象频频上演。召回制度在一般消费品上的"缺位",已经成为保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大掣肘。2015年12月21日,质检总  相似文献   

5.
"2014年,我国质监系统在‘质检利剑’行动中,持续增强打击力度和宣传力度,保持执法打假的高压态势,在以儿童用品、食品相关产品、家电等为重点开展的日用消费品专项行动中,共查办质量违法案件6368件,涉案货值1.54亿元。"近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在过去的一年里,"质检利剑"行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问题突出的重点消费品,坚持"严"字当头,组织开展了儿童用品、食品用纸制品、电子电器产品3项集中打假行动,强化摸排线索、查办大案要案、区域整治、内外联合等措施,严厉打击消费品质量违法行为,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我国首次引入了召回制度.截至2012年10月29日,我国共召回汽车480次,累计达898.6万辆.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实施,对保证汽车使用安全,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国务院通过制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四部委的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把带动中国召回制度前行的汽车召回迈上法治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缺陷产品召回是指产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销售商在得知其生产、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存在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安全问题的缺陷时,依法向职能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收回缺陷产品,采取免费修理、更换等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用汽车、儿童玩具等消费品数量与日俱增,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对缺陷产品召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9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992次,涉及缺陷车辆7578.01万辆,生产者因召回而投入直接费用总计约580亿元。2019年,共实施汽车召回223次,涉及车辆652.97万辆,召回次数比上年增加1%,但召回数量减少48%。  相似文献   

9.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召回(Callback),意指收回产品进行修理等;缺陷产品召回(Defect product Callback)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进口商或销售商在得知其生产、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存在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安全问题的缺陷时,依法向职能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设法从市场上和消费者手中收回缺陷产品,并进行免费修理、更换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共41个汽车品牌发布181批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乘用车728万台,召回规模重回600万辆以上,较上一年同期数量增长142%。其中,日系7个品牌召回36批次、共2787045辆乘用车,占召回总量的41.52%;美系8个品牌召回18批次共2435473辆,占比36.28%;德系:5个品牌累计召回50批次共1142344辆,占比17.02%;中国品牌:6个品牌累计召回27批次共234178辆,占比3.49%。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相关情况.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首次突破一千万辆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至今已12年,汽车行业已逐渐形成了"履行法律义务、主动实施召回"的良好氛围.截至2016年12月25日,累计实施缺陷汽车召回1295次,涉及车辆3668万辆.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2009年中国汽车共召回56次,涉及车辆135.5万辆,超过了2008年的总数.其中,国产汽车召回28次,涉及车辆127.3万辆;进口汽车召回28次,召回车辆8.14万辆.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5年来,为社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中,一降再降的价格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品,成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王牌,从而逐步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面压榨式降本之风.  相似文献   

13.
一、热点事件的媒体报道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12月31日9时,我国2013年已实施汽车召回133次,涉及问题汽车531.1万辆,召回数量同比增长65.8%,创历史新高;另据悉,自2004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10年间共实施汽车召回660多次,涉及车辆近1500万辆,消除了大量车辆安全隐患。具体到2013年的汽车召回有如下特点:1.三分之一召回因为缺陷调查所致。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大了缺陷产品信息收集分析、缺陷调查、召回实施情况监督等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工作基本情况 自2004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实施至今,我国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198次,涉及车辆已达到3417.26万辆.从汽车召回涉及问题所在总成来看,召回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29次,涉及数量最多,为487.56万辆;其次是发动机问题召回14次,涉及数量224.73万辆;车身问题召回18次,涉及数量75.46万辆,位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广东省、上海市12家玩具生产企业按照《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了主动召回计划,决定对其生产的12批次共7 397件存在缺陷的玩具产品(含童车)实施召回。本次召回范围内的缺陷玩具产品(含童车),因塑料包装袋厚度、弹射物弹射动能、最大输入功率下玩具可触及部件温升、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等方面存在缺陷,有可能造成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6.
——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同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彼时,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召回汽车321万多辆。2010年7月2日,《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的一些“升级亮点”,凝聚了中国在过去的6年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召回之路上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政策风标     
车企拒召回缺陷车将吊销许可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根据意见稿,我国拟将扩大汽车召回内容,汽车产品相关信息需保留至少10年。汽车生产经营者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面向社会发布召回信息,是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期栏目《缺陷产品召回信息发布的风险管控》一文,作者系统分析了当前在召回信息发布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出了加强召回信息发布风险预防和管控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6日,质检总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有望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结束我国在消费品召回监管领域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该征求意见稿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确生产者是召回第一责任人;二是召回范围将实施目录管理制度;三是强调缺陷信息集中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并从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我国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而遭遇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进口汽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