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内部人控制”问题伴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过程而产生。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试从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和危害入手,分析“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原因,探讨治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MBO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方式,而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MBO以来,因其造成新的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备受争议。本文对MBO“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实施混合型MBO模式及合理确定MBO的有效边界,以此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下称“脱钩”)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外在形式虽然强化,实质性内容并没有多少改变。民主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引入“内部人控制”的概念,随后分析造成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成为积极股东,不但有利于解决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还能够解决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公司治理问题;不但能提升我国公司内部治理质量,还有利于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但对公司治理有益,还能够稳定我国证券市场,推动价值投资理念在全社会的盛行。  相似文献   

5.
内部人控制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提出的,其原意是指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如果撇开具体的环境,从广义上讲,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经理或工人掌握了企业非人力资产的剩余控制权。按此定义,内部人控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不同国家的内部人控制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美国,由于股权的极度分散,经理人员实际上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控制权。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1932)曾于20世纪30年代初对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有44%的公司实际上是由管理人员控制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大的200家非金融公司中由管理者控制的已上升到80%。可见,美国的“内部人控制”是建立在股权分散的基础之上。而在日本,“内部人控制”则是基于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由于相互持股而不得不彼此信任、互不干涉,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到内部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现有开放式基金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基金管理人在现有体制下处于基金内部的中心地位,破坏了基金原有的制衡机制,对基金持有人是不利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有财务分析体系主要针对的是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而开展,忽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而重视资金安全性有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在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对企业资金安全危害性也很大。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制衡失调造成内部人控制这个角度去研究国有企业资金安全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内部人控制、资金安全性的定义分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内部人控制情况下对国有企业资金不安全的表现,并从现象找出原因,最后提出抑制内部人控制来保护国有企业资金安全性,降低国有企业经营中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内部人控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传涛 《金融论坛》2002,7(3):36-39
起源于金融业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转轨经济中凸显出来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两者统一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剖析其源流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而阐述其实质,得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常态,而"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之异态的结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入世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化进程无疑迫在眉睫,但这一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恰恰是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困扰.作者最后通过以商业银行这一金融企业为载体分析得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健全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9.
潘波  唐俊 《西南金融》2005,(4):33-34
“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本对该现象的危害性表现进行表述,并对其成因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杜绝“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必要的股权约束机制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治理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成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人控制”,而“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家所有者身份的缺位、国有企业代表身份模糊不清。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形成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由于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二者利益取向的不同导致目标的不一致。加之对经营者的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国有企业变成了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其直接后果就是经营者以牺牲所有者(国家)的利益来换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内部人控制”而导致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委派制的倡导者们试图以委派制这种形式赋予会计人员一个超然的独立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但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仍然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限制着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一、会计人员的身份问题决定了其仍然难以保持相对超然的独立地位。会计人员以什么样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工作,这是委派会计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赋予国家公务员身份,则派出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但是,即使派出的会计人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依旧不能排除其与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实行股份制,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有希望的一条出路。然而,股份制试点中出现了理应注意的问题:不少企业中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在很多情况下反而恶化了。 目前,部分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引起了广大经济界人士和投资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委托代理制度.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化”的委托代理制度的缺陷,提出目前我国“行政化”产生的问题:缺乏有效地国企领导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为此,如何解决“行政化”所带来的问题,就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关键.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理顺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内部人控制问题;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财务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出现了“产权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上市公司出现了“经理人控制”、“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等现象。这些事件之所以产生并不是孤立的,其产生根源都在于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自身财务与治理方面存在巨大缺陷。财务治理正是将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综合考  相似文献   

15.
会计委派制的几点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默然 《上海会计》2001,(11):15-16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新旧体制的并行和更替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不断凸现出来:建立宏观体系的迫切性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目前国有企业的“软约束”;推动经济发展与反腐倡廉……,这些问题反映在会计工作中,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方——会计委派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委派制作一浅析。一、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内部人控制”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内部人往往…  相似文献   

16.
从“内部人控制”看会计信息失真:兼评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联生 《上海会计》1999,(12):45-46
一、“内部人控制”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内部人控制”是日本学者青木昌彦分析了70年代和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它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如厂长或经理、职工等)在事实上而非法律上拥有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根据现代企业理论,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者就有可能作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可见,“内部人控制”实质上是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部人控制”是由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相似文献   

17.
一、财务造假四起,内部控制鉴证服务呼之欲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拥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千万投资者,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然而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规误导等现象,从“红光实业”的造假上市到“兰州黄河”的内部人控制,从“棱光实业”的非公允关联交易到“银广厦”的虚假信息披露,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危险游戏不断上演。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规范文件,试图通过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达到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君  罗毅 《武汉金融》2006,(3):43-4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所有者缺位”而引发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鹏 《中国金融》2022,(15):78-79
<正>我国银行机构类型众多,治理结构复杂,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表现复杂多样,严重阻碍了银行机构的健康发展,是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银行机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股权的过度分散加重了股东之间相互搭便车的问题,有效监督不足,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而且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控制"在发展中有自我强化的功能.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进行探析,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信用社内部人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